泰國攀牙神仙臥佛洞 (Buddha Cave,Wat Tham Suwan Khuna Phang Nga) 被僧人發現於十七世紀,一面山壁上刻有許多泰國皇家簽印,詳細記錄從拉瑪五世皇、七世皇到現今在位的拉瑪九世皇及各世皇后到訪的日期與時間,地理與歷史價值絕非言語所能形容。不同於在海上欣賞溶蝕地形 (又稱喀斯特地形 Karst Topography) 與鐘乳石洞,這裡因造山運動而被隆起的鐘乳石洞群,鬼斧神工的奇景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入口一座約四十公尺長、20公尺寬的鐘乳石洞,洞裡安奉一尊15公尺長金色臥佛,是泰國南部最大的洞窟臥佛像。一旁的山林猴群,完全不怕人,只要有花生、香蕉或玉米,就會靠近跟你索取 (需保持距離,以測安全)。
泰國攀牙神仙臥佛洞 (Buddha Cave,Wat Tham Suwan Khuna Phang Nga),入口位於高聳的石灰岩懸崖下,被僧人發現於十七世紀。
眼尖的筆者(夫子) 發現入口右側的階梯上,有一尊特別的金色塑像。
入口前的告示牌 [Please dress appropriately],讓女團員們很遲疑,是否跟馬來西亞黑風洞,或印度廟宇一樣要求女客圍上長巾才能入內?經過詢問售票員,答覆是女團員的短褲及拖鞋是 OK 的。
不同於喀比萊莉海灘 (Railay Beach) 的鐘乳石洞穴一柱廟是印度教,這裡是佛教寺廟。
入口是一座約四十公尺長、20公尺寬的鐘乳石洞,兩側有許多座佛塔 (靈骨塔、功德塔、舍利塔等) 及佛像。
Na Takuathung 家族靈骨塔,已有 160年以上的歷史。Na Takuathung 是當時興建這座臥佛洞的地方首長。
照片左邊階梯頂端,有座透著亮光的小廟,吸引筆者(夫子) 的特別注意。
涅槃佛像,當有佛教的修行者過世時,佛教徒會尊稱他們進入涅槃或圓寂,因此涅槃也經常被一般人認為是死亡的同義語。(維基百科)
Prophecy (預言),虔心向禱告述說問題,投入硬幣 (泰幣1、5、10元不限,都可以),LED 燈轉圈圈,燈停止的號碼,就是問題的答案。
通往外部的洞口有具栩栩如生的塑像,單腳盤腿坐在岩石上,遠遠望去,好像真人。
[Don't write anything on the Rock, Please] 請勿刻畫岩石,所有觀光景點都會有沒公德心的遊客,喜歡留下 [到此一遊] 的刻記。
不同於在海上欣賞溶蝕地形 (又稱喀斯特地形 Karst Topography) 與鐘乳石洞,這裡因造山運動而被隆起的鐘乳石洞群,鬼斧神工的奇景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鐘乳石為岩溶生成物,由碳酸鈣和其他礦物質的沉積形成。石灰石是一種碳酸鈣岩石,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分解後,生成碳酸氫鈣溶液。鐘乳石每年平均增長率為0.13mm。快速增長的鐘乳石的水溶液中往往富含碳酸鈣和二氧化碳,並且流動很快,這種鐘乳石每年可以增長3mm。往下長的稱鐘乳石 (照片:上排左、右,下左) 與往上長的稱石筍 (照片:下右)。
如果時間足夠長,往下長的鐘乳石與往上長的石筍融合在一起,就成為石柱 (照片:中央)。
石灰岩溶解落下的水滴,到達地面後沉澱出更多的方解石,最終形成圓形或圓錐形石筍。由高處往下看,更能看出洞穴中溶岩堆積出的巨大石筍。
鐘乳石洞最上層,人站在巨大的岩石上顯得好渺小。~ 原路返回 ~
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洞是大自然的奇蹟,當初發現洞穴的僧人,一定是既驚又喜得到這一個清修的好地方。
出口一面山壁上刻有許多泰國皇家簽印,詳細記錄從拉瑪五世皇、七世皇到現今在位的拉瑪九世皇及各世皇后、重要皇族成員到訪的日期與時間,攀牙神仙臥佛洞的地理與歷史價值絕非言語所能形容。
泰國五世皇 1890/05/02 下午 2:00,在拜訪馬來西亞的旅途中,在洞穴牆上刻下他的簽印。
泰國七世皇與皇后於 1928年拜訪此地。
泰國九世皇 (現在位) 與皇后於 1959/01/12 拜訪此地。
其他詳見告示牌。
神仙臥佛洞旁的攤位除了賣飲料外,還賣花生、玉米與香蕉給遊客餵猴子。
一旁的山林猴群,完全不怕人,只要有花生、香蕉或玉米,就會靠近跟你索取。
餵食猴子,需保持距離,勿有身體接觸,也不要戲弄猴子,避免猴子生氣攻擊。
餵食心得:這裡的猴子已習慣被餵食,花生已不具吸引力,滿地花生任意丟棄,小猴子喜歡香蕉,大猴子不愛香蕉只要玉米。與猴子拍照合影時,要保持距離,以測安全。
泰國攀牙神仙臥佛洞 (Buddha Cave,Wat Tham Suwan Khuna Phang Nga) 位置:
謝謝,給鼓勵請按個 [讚]!歡迎按 FB小圖示 或 G+小圖示,轉分享!也請按 [追蹤] 在 FB / G+夫子 上追蹤 [夫子] 的新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