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日治時期,歷時17年才完工的武界壩,工程的艱鉅及困難是可以想見的,這座攔河堰,攔截濁水溪主流及萬大溪的溪水,透過引水道將水送至日月潭蓄水調節,再引入發電廠發電,目前已因攔阻濁水溪上游大量的淤沙而嚴重淤淺。武界壩四面高山環繞,青山綠水風景優美,走在思源吊橋上,看著巨大的排沙口及已幾乎被填平的滯沙池,可以感受大自然巨大的力量,再走一段陡坡來到壩頂上方的土地公廟,可以下望整個武界壩壩體,及一池平靜的濁水溪,濁水溪的水真的是 [濁] 的。IMG_3043.jpg -  南投縣仁愛鄉法治村 武界 思源吊橋 武界壩 20150220

前言:南投仁愛鄉的武界部落 (法治村) 坐落在武界山和干卓萬山之間,並有濁水溪與栗棲溪穿流而過,形成山高谷深的峽谷地形,由於清晨都有雲海湧現,而被稱為「雲的故鄉」,是布農族卓社群的原住民社區,也是台灣布農族分佈最北的一支。

武界地名的由來,導覽老師瑪嵐大哥表示有 2種說法:

1. 武界是布農族和泰雅族交界處的要塞,日治時代「干卓萬事件」(註) 即發生在武界境內的台電管理站一帶,vokai 之名也由此而來,日人稱之為武界,意即為「以武犯界」;台灣回歸後更名為法治村。

註:「干卓萬事件」就是電影賽德克巴萊有演的 1902年「霧社蕃膺懲事件」,干卓萬事件又稱「南北蕃事件」或「姊妹原事件」。日本官方記錄為「霧社蕃膺懲事件」。日本治理台灣後,於1897年1月派 出的深堀探勘隊一行15人,從霧社入山,2月傳出失蹤,全數人員遭到殺害。1902年埔里守備隊又在人止關被霧社群殲滅,日本政府意識到以武力無法解決原 住民的反抗,而改以封鎖政策,使霧社群無法取得食鹽等日用品。並於1903年操縱布農族干卓萬群,以和霧社群交換日用品為由,誘殺霧社群壯丁百人於兩族交界地「姊妹原」,致使霧社蕃勢力大減,不得已歸順日本政府。當時賽德克族被稱為「北蕃」,布農族被稱為「南蕃」,埔里平地人稱之為「南北蕃大戰」。

2. 武界在布農語中原本叫做 Vokai 代表地下水冒出來的地方,因為 6~11月都有地下水湧出,日本人將其音譯為武界。
----------------------------------- 我是分隔線 ---------------------------------------

台灣日治時期,歷時17年才完工的武界壩,工程的艱鉅及困難是可以想見的,這座攔河堰,攔截濁水溪主流及萬大溪的溪水,透過引水道將水送至日月潭蓄水調節,再引入發電廠發電,目前已因攔阻濁水溪上游大量的淤沙而嚴重淤淺。
照片:武界壩蓄水區

目前已因攔阻濁水溪上游大量的淤沙而嚴重淤積。

武界壩攔淤積嚴重,造成沙洲長滿蘆葦。

濁水溪上游沿岸,常有大片崩壁,許多砂石遇雨沖入濁水溪,溪水因此混濁且帶有大量的淤沙。

來到武界壩入口處,導覽老師指著遠處山頂的一排樹木表示:明天清晨大家要起早床,要到這個海拔1400公尺的高點看雲海及日出。(延伸閱讀:武界高山茶園看雲海觀日出)

筆者(夫子) 一行人沿著柳杉小徑向前行,一旁的水圳將武界壩的水,送往武界地區提供灌溉之用。

步道旁的台電宿舍

思源吊橋 (照片右起)、武界壩排沙口及鐵管吊橋,吊橋上的輸水鐵管將武界壩的水,送到這邊的水圳,再流向武界地區提供灌溉之用。這條鐵管吊橋沒有舖設木棧道,無法提供遊客行走參觀。 (曲冰部落的萬豐鐵管吊橋,橋上鋪有木板棧道,行走橋上可觀看濁水溪及遠眺曲冰峽谷,延伸閱讀:曲冰部落 - 武界壩、曲冰遺址、萬豐鐵管吊橋、香水櫻花林)。

武界壩 3個巨大的排沙口,排沙口前的滯沙池已幾乎被淤沙填平,尤其照片最左邊的那一個排沙口,幾乎只剩頂部。排沙口上方是台電機房,台電機房前有條索道 (流籠),台電用來運送物資及機具。

武界壩,照片最左邊的那一個排沙口幾乎已被淤沙填平,只剩頂部。

前方山壁上有條古道,是以前通往曲冰 (萬豐部落) 的古道,隨著聯外道路的開通,古道已荒廢很久,部份路段已坍塌無法行走。

思源吊橋,橫跨濁水溪,長約100公尺,日本人始建於1919年,民國44年(1955)翻新。

走在思源吊橋上有點晃,不!應該說很晃。


下望鐵管吊橋、排沙口及淤積的滯沙池。

下望濁水溪河床,有車輛正進行溯溪。

下望排沙口

回望來處 

道路旁的台灣山櫻花 (緋寒櫻) 及重瓣八重櫻,盛開中。

重瓣八重櫻


台灣山櫻花 (緋寒櫻)

一段非常的陡峭的陡坡

下望思源吊橋 (照片左起)及鐵管吊橋。

道路旁的台電機房

 筆者(夫子) 搭乘的車隊先行下行到濁水溪河床,準備等一下的溯溪,及拜訪武界一線天。(延伸閱讀:武界 栗栖溪 水渠大道 水洗石 一線天峽谷 龍紋石)

壩頂上方的土地公廟 (安寧宮)

武界壩是日治時期日月潭水力發電計畫之一,從 1917年 (日大正六年) 開始策劃及興建,期間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 及日本關東大地震 (1922年),1923年在日本政府無力負擔工程預算的狀況下停工,一直到1931年 (昭和六年) 才正式復工。1934年 (昭和九年) 日月潭水力發電正式完工,1934年9月武界引水道開始出水,日月潭水位開始上升,配合在日月潭的水社與頭社興建之水社壩及頭社壩提高蓄水量,原本的日潭及月潭連接起來,成為今日的日月潭。(參考節錄自維基百科)

武界壩位於萬豐到武界間,位於濁水溪河床最狹窄的地方,功能為攔截濁水溪上游的溪水,將水引進武界引水隧道。武界壩壩高57.6公尺,壩長90.91公尺,設有6座閘門以供洩洪及排沙之用。因為濁水溪的含沙量很大,為了延長武界壩的使用壽命,當年在施工時特別在壩堤的左邊設有三座排沙口,以減少泥沙淤積。此外,在武界壩排沙道上方,設有鐵管將武界壩的水通到村內的水圳,提供武界地區居民灌溉之用。(全文節錄自維基百科)
3個排砂道閘門

下望一池平靜的濁水溪,濁水溪的水真的是 [濁] 的。照片黃色鐵架下方是引水道進水口。

對岸沿著山壁,開闢有 [明隧道] 步道,可惜時間不夠無法前往參觀。

下切走到濁水溪河床,上望思源吊橋。

探訪排沙口 (註)

註:導覽老師表示:每次大雨或颱風,武界壩的人員會把閘門打開,水就會夾雜著泥沙一起往下流出到滯沙池,減少在壩裡的泥沙淤積,也就是說當水含沙量過高時,就直接排掉,不留存在壩內。
排沙口內一片漆黑,腳下是鬆軟的沙地,前方有閘門關閉排沙口

濁水溪河床上有著美麗的龍紋石,只要仔細尋找就可拾獲,來武界壩玩,一定要走到到濁水溪河床撿龍紋石
龍紋石,台灣特有礦產,特點就是金、玉、石共生,石質的部分經琢磨後,可產生出深綠、棕 紅、深橙的美麗色澤。 金屬的部分經琢磨後,可產生出鈦銀、金銅等色。 玉質的部分經琢磨後,可產生出翠綠、乳白、琥珀等色。 因為金屬在經過琢磨後,可展現不同的金屬線條與石玉鑲嵌,閃閃發亮,因此稱龍紋。

延伸閱讀:
武界高山茶園看雲海觀日出
清晨 6點鐘四輪傳動車,一路爬升來到海拔1400公尺高的武界(南投仁愛鄉法治村)高山茶園,映入眼瞼的是層層疊疊浩瀚無垠的雲海,將茶園隱身於山嵐之中,虛 無飄渺宛若仙境。冷冽的空氣中,屏氣凝神靜靜等待第一道曙光的出現,璀璨的朝陽跳耀式的躍出山頭的那一剎,金色陽光灑向大地,讓人感動不已。當朝陽昇起陽 光穿越過山稜線,一道道 [日出斜射光(耶穌光)],令人悸動的美景絕非言語所能形容。2月櫻花季茶園四周還開滿富士櫻、 霧社櫻及福爾摩沙櫻,真的是美不勝收。

武界 栗栖溪 水渠大道 水洗石 一線天峽谷 龍紋石
大 跨度的 SRC 拱肋輸水鋼管拱橋 (水渠大道) 橫跨濁水溪,將栗栖溪的水送往武界壩,是南投縣仁愛鄉法治村 (武界) 的新地標。 這片位於產業道路旁的露天鐘乳石,潺潺的滴水令人讚嘆,武界當地人稱 [水洗石],台語叫做  [水波石]。栗栖溪奇特美麗的峽谷景觀,武界一線天,溪水清澈遊客撩起褲管溯溪而上,除了享受這秘境清涼外,也低頭努力尋找美麗的龍紋石。

曲冰部落 - 武界壩、曲冰遺址、萬豐鐵管吊橋、香水櫻花林
武界壩是一座攔河堰,主要功能在攔截濁水溪主流及萬大溪的溪水,透過引水道將水送至日月 潭蓄存,再引入發電廠發電,目前已因攔阻濁水溪上游大量的淤沙而嚴重淤積。曲冰遺址位於曲冰部落 (南投縣仁愛鄉萬豐村) 北方兩公里處,是台灣第一次在高山地區,挖掘到的史前時代遺址,對研究古台灣土著的聚落型態、人口、社會組織提供一條重要的線索。萬豐鐵管吊橋,為灌溉姊 原肥沃農地所建的吊橋,橋上鋪有木板棧道,行走橋上可觀看濁水溪及遠眺曲冰峽谷。

歡迎加 LINE@夫子,追蹤 [夫子] 的新文發表

加入好友

分享好文給 LINE 好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夫子 的頭像
    夫子

    夫子。旅食趣

    夫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