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石碇烏塗社區, [農村再生 漫遊農村一日遊] 第二站, 摸乳巷百年石屋, 福田居無菜單料理, 老闆夫妻以圓夢和結交朋友的心情, 打造餐廳感動來訪的旅客. 門前的烏塗溪親水步道, 溪水清澈, 河床上佈滿壺穴, 水鳥悠遊, 步道平坦無陡坡, 是老少咸宜的遊憩景點. 如何將伯公的住處聚福宮美化得更完美, 是烏塗社區居民的共同心願, 也是農村再生的實作地點, 一群長輩將傳統的竹藝再生運用在土地公廟的外觀上, 作為到訪遊客的休憩點. 植物染 DIY, 若非親眼實做, 很難相信不起眼的牆邊小草小葉冷水麻, 竟然可以染出這麼美麗的圖案及顏色. 石碇烏塗社區很遠嗎? 不會的! 106 (雙青公路) 轉石崁路 (106乙), 石碇國小前轉入碇格路一段(北47)一公里就到, 這裡值得做為你石碇旅遊的延伸景點.
福田居依山伴水是典型的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的建築, 夫妻倆 (許賜福 & 黃田甜) 在孩子都長大後, 回鄉打造福田居餐廳, 並從名字各取一字命名餐廳.
福田居是烏塗溪親水步道的中點, 碇格路一段通往福田居的鐵橋橫跨烏塗溪, 橋下的烏塗溪河床非常特別, 值得在此細細觀察.
烏塗溪南向, 河床的大石頭是路邊山崖大石頭, 一路延伸過來的, 也是這條摸乳巷地名的由來 (稍後介紹).
一旁聳立在溪谷上方的巨大橋墩, 就是北宜高速公路 (國道 5號), 這北宜高速公路工程, 穿越雪山山脈, 施工困難被譽為工程奇績.
福田居旁的 [這一站幸福] 是福田居老闆的兒子的店, 歡迎大家來泡茶喝咖啡, 享受一下山林溪野的清靜.
福田居無菜單料理的特色, 在於使用當季最新鮮的在地食材, 少油少鹽多健康.
左上: 白斬土雞 右上: 燙茄子
左下: 滷白菜獅子頭 右下: 石碇許家手工麵線
特別推薦: 石碇許家手工麵線, 麵線吃起來特別柔軟Q彈有咬勁.
左上: 高媽媽黃金蛋 + 石碇豆腐 右上: 豆腐乳苦瓜
左下: 桂竹筍 右下: 廬魚
特別推薦: 高媽媽黃金蛋, 鴨蛋水煮後, 剝殼用醬油浸泡3天, 有著軟Q金黃色的蛋黃, 很特別非常好吃! 到石碇玩一定要嚐嚐.
左上: 生機木耳炒小黃瓜 右上: 滷豬腳
左下: 豆腐乳, 鹹甜回甘 右下: 生鮮豌豆莢炒生香菇
左上: 炒珠葱 右上: 卦菜雞湯
左下: 笑容滿面的老闆娘熱忱的感謝團員們來到福田居享用她的無菜單料理午餐.
右下: 古早味更仔糕
特別推薦: 古早味更仔糕; 早期的農村白天忙於農事, 一定要等到晚上才有時間製作糕點, 因此這個糕點就被稱做更仔糕. QQ 的外表, 製作過程十分費功夫, 材料不是用糯米, 而是用再來米, 研磨成米漿後, 用傳統爐灶生火熬煮, 為了防止米漿沾底, 要先將沙拉油放入, 再倒入米漿, 米漿倒入後, 還要不停的攪動米漿, 等到凝結成塊狀後, 倒入方形蒸籠按壓整齊, 再放回灶上, 用中火炊4個小時, 就變成一大塊透著琥珀色的更仔糕. 不知更仔糕是否有加入鹼? 吃起來有類似鹼粽的味道.
福田居無菜單料理很特別, 採預約制, 單一價每人 350元, 週六日接受散客 (10人以下)的預約, 週一到週五只接受 10人以上的團體預約.
地址: 新北市石碇區烏塗里摸乳巷 7-1號
TEL: (02) 2663 3932
飯後展開輕鬆愜意的烏塗溪親水步道之旅, 今天 (2013/11/21) 為我們 1車團員擔任導覽的老師是前烏塗社區理事長高三層先生, 知識淵博, 幽默逗趣.
烏塗溪親水步道, 北端起點在石碇國小, 福田居剛好位於中段, 南端起點在烏塗一號橋, 今天我們從中段福田居出發走南段.
門前的烏塗溪親水步道, 溪水清澈, 河床上佈滿壺穴. 壺穴的形成是因地質岩層的結構性硬度不均, 經夾帶細沙石的河水沖刷侵蝕產生壺型的小洞穴.
導覽老師高三層先生指著前方的大石頭上方的道路, 述說摸乳巷地名的由來.
導覽老師高三層先生說, 摸乳巷這個地名, 跟鹿港的摸乳巷不同, 鹿港的摸乳巷是穿鑿附會之說, 這裡的摸乳巷是真有其名, 日治時期 1904年的 [台灣堡圖] 的地籍圖就有繪出石碇的摸乳巷.
台灣堡圖-大正 (1912 - 1926) 修訂版石碇摸乳巷
以上 2張圖取自 ==> 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
在北47鄉道打通以前, 這附近的烏塗溪緊靠著山壁, 照片的這一小段山路非常狹窄 (目前已被炸開闢成碇格路一段(北47)), 民眾挑運農產品經過這裡時, 常常一不小心就跌落溪水, 而山壁剛好有兩顆突出的石塊, 宛如女子的乳房, 通過時一隻手扶著扁擔, 另一隻手則摸著石乳, 保持平衡避免跌落溪谷, 所以這段狹窄的山壁小徑才被稱為「摸乳巷」並變成地名.
有關烏塗窟的地名的由來, 導覽老師高三層先生說, 根據石碇鄉公所的資料及當地人的說法, [烏塗] 台語發音是「黑土」, 是因為這裡的煤層外露, 造成水窟混濁, 所以被稱為烏塗窟.
還有另一個說法, 是早期村民來此定居, 山林開墾未定, 先以打獵為生, 獵物以鳥類居多, 村民殺烤鳥隻做為食物, 所以這裡被稱為「鳥屠村」, 後來演變成「烏塗村」.
導覽老師高三層先生還說了一段有趣的順口溜, 漢人從唐山過黑水溝, 掉進「基隆 (雞籠)」, 翻出「基隆 (雞籠)」滾進「木柵」, 爬出「木柵」之後踩到「深坑」, 又跌進了「鳥塗窟」, 令人為之莞爾.
路旁的姑婆芋, 在台灣還沒有塑膠袋的時代, 都是用這姑婆芋葉包豬肉或豆腐, 葉有毒不可食用.
如何分辨姑婆芋 (照片左方, 有毒不可食用) 及千年芋 (照片右方無毒)?
生態講解: 千年芋跟一般食用芋同屬 (學名:Colocasia esculenta) 可食, 與姑婆芋不同屬 (學名:Alocasia macrorrhizos), 姑婆芋塊莖、花序及汁液皆有毒, 2者長得相類似卻完全不同.
姑婆芋葉脈是凸的, 葉面光滑, 水灑在葉片上, 會擴散成一攤水.
千年芋葉脈是凹的, 葉面有絨毛, 滴水會型成水珠
溪畔水鳥悠遊, 時而展翅飛翔, 驚鴻一瞥, 讓人驚呼連連.
步道旁的山芙蓉, 用白色的花及粉紅的嬌羞粧點這 11月底的溪谷.
每年的九月初, 芙蓉花總是準時的開花, 因而有「狗頭芙蓉」之稱, 狗頭是台語諧音「九頭」9月初之意. 「芙蓉三笑」, 清早的山芙蓉淡紅色的花苞, 盛開出白色的花朵, 接近中午轉為粉紅色, 到了下午變為桃紅色, 黃昏時分凋謝閉合轉為桃紅色.
接近中午轉為粉紅色, 到了下午變為桃紅色, 黃昏時分凋謝閉合轉為桃紅色.
烏塗一號橋向前走 100公尺, 就會到達烏塗窟的信仰中心聚福宮土地公廟.
如何將伯公的住處聚福宮美化得更完美, 是烏塗社區居民的共同心願, 也是農村再生的實作地點, 一群長輩將傳統的竹藝再生運用在土地公廟的外觀上, 作為到訪遊客的休憩點.
一群長輩將傳統的竹藝再生運用在土地公廟的外觀上, 包覆原本的鐵皮, 讓土地公廟美侖美奐.
聚福宮牆上的烏塗之歌的詞曲作者就是我們的導覽老師高三層先生.
導覽老師高三層先生還特別的為團員們清唱烏塗之歌
導覽老師高三層先生表演古早相褒歌, 他說相褒歌多為男女對唱的地方雜唸歌, 重點在於接韻, 內容包羅萬象, 可以描寫男女情愛、互相調侃、或諷刺等, 是有趣的男女對答風俗歌.
------------------------------------- 我是分隔線 -----------------------------------
植物染 DIY, 活動地點: 烏塗一號橋對面的烏塗社區活動中心(棕紅色建築)
烏塗社區理事長王思婷女士致詞歡迎團員來烏塗社區玩.
植物染 DIY 指導老師, 教導團員如何用橡皮筋扎緊手帕, 創作美麗的圖案.
左上: 將橡皮筋扎緊的手帕放入小葉冷水麻汁液裡煮 40分鐘.
右上: 煮 40分鐘後, 將手帕取出晾涼(讓染劑氧化).
左下: 取下橡皮筋
右下: 在清水中漂洗
若非親眼實做, 很難相信不起眼的牆邊小草小葉冷水麻, 竟然可以染出這麼美麗的圖案及顏色.
烏塗社區真的是臥虎藏龍, 活動中心一旁, 這位大哥正心無旁騖的專心製作新的烏塗社區導覽圖.
石碇烏塗社區很遠嗎? 不會的! 106 (雙青公路) 轉石崁路 (106乙), 石碇國小前轉入碇格路一段(北47)一公里就到, 這裡值得做為你石碇旅遊的延伸景點.
新北市平溪紫東社區, [農村再生 漫遊農村一日遊] 第一站, 一般人來到平溪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天燈, 其實平溪還有許多美麗的地方, 可以用不一樣的方式及心情遊玩, 平溪的紫東社區是全台雨量最多的地方, 也造就了豐富的蕨類生長環境及生態的多樣. 這裡的可愛 Q版的土地公廟彩繪, 芉蓁坑古道的 2座百年石橋、老榕樹、石屋及日治時期石田部長紀念碑遺址都值得你來遊玩探訪. 紫東社區在水土保持局農村再生計畫的幫助下, 一群肯付出不求回報的社區義工, 一起努力修復戲評亭旁古道, 這古道沿火燒寮溪而行, 由於多雨濕度高, 步道走來鬆軟, 古道上蕨類生態豐富, 搭配這個季節的白芒, 在飄雨的空氣中有濃濃的秋意.
繼續閱讀 ==> 新北市平溪紫東社區 - 火燒寮溪戲評亭旁古道、天燈 DIY
日期: 2013/11/21
主辦單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北分局 (http://eng1.swcb.gov.tw/)
執行單位: 碩泰公關顧問有限公司
農村風情網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index.jsp
歡迎加入 [農村好讚] Face Book 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8%BE%B2%E6%9D%91%E5%A5%BD%E8%AE%9A/322281854520167
著作權宣告: 本文部份文字及圖片, 參考引用水保局及農村風情網, 為無商業行為的資訊分享, 著作權為原作者所有.
歡迎 g+1 或 按 "讚" 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