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是什麼味道? 滴滴答答的雨聲中, 你是否聽見水的奇妙? 東方的龍骨水車遇上了西方的阿基米德螺旋水車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 奈米比亞沙漠中的沐霧甲蟲對設計師有什麼啓發? 非洲的小朋友在遊戲中也可以幫忙取水? 塑膠網除了遮陽還可以捕霧? 一群對水著迷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如何發揮想像力, 探索水的奧妙, 開啓人類的視野, 解決生活中關於水的問題呢?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聽水的故事/STORY OF WATER」特展登場 - 帶民眾認識水的科學、文明與未來2013/01/15~2013/05/31 周一至周五 9:00-17:00 周末及例假日 9:00-18:00 位於 7樓西側特展區, 憑科教館當日有效常設展門票 (100元/70元) 入內參觀.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積極推廣科學教育及環境教育,「聽水的故事」特展由教育部指導,終身教育司、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補助推動,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主辦, 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法國在台協會、台灣法國文化協會、關渡自然公園、圖畫書俱樂部及貓頭鷹出版社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協辦, 經過一年時間的策劃, 「聽水的故事」特展在 7樓西側特展區 280坪開放式展覽空間, 從 2013年1月15日展至5月31日展出, 展示水的科學、人類與水發展的故事, 以及水資源的未來, 邀請民眾透過體驗與觀賞活動進行水源探索之旅, 並培養正確的水資源永續觀念.
展出期間剛好遇上各級學校1月18日至2月18日史上最長寒假假期, 面對整整一個月的時間, 科教館鼓勵家長帶著家裡的小朋友參觀聽水的故事特展, 不但讓假期過得充實, 還可增加親子同樂情感交流.
平凡又奇妙的水, 地球表面有 71%是水, 但是水的體積卻只有地球直徑的 1/11, 淡水占其中的 3%, 其中卻又有 69%是陸地上的冰, 其餘31%大部分是地下水, 人類能利用的表面水只約有0.007%~0.009%, 因此文明發展和適應水循環, 甚至是控制水循環息息相關.
展出內容概分為 "水的科學"、"水的文明"及 "水的未來", 如果以地域為區分則分為 "歐洲劇場"、 "亞洲劇場"及 "非洲劇場".
東方的龍骨水車遇上了西方的阿基米德螺旋水車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
水知識的互動設施 , 利用觸控螢幕及電腦互動軟體, 小朋友可以找到及學習 6個與水有關的成語.
在這裡, 小朋友上下左右移動 LCD 螢幕, 對準牆上圖片, LCD 螢幕立即播放牆上圖片的詳細說明及內容, 非常棒的設計! 筆者(夫子) 首推, 小朋友你一定要自己來這裡試試及長知識.
空拍攝影師楊亞祖貝彤(Yann Arthus-Bertrand)以水為主題的影像作品.
九龍公道杯 (畢德哥拉斯杯)
它是運用虹吸原理(Siphon Principle)製成的, 主要是管內兩端液體壓力差的問題. 杯子中間暗藏一個連接到杯底的中空通道.
當水倒至中空通道的最頂端以下時, 水並不會流出來, 是因為管子的兩端, 內外相通, 都是承受著相同的大氣壓力. 當倒入的水超過中空管道的頂端時, 水就會開始流, 一旦開始就會全部流光了, 直到杯子底部.
其實利用同樣原理的杯子有很多種名稱, 依照地域與時代不同而有多種俗名, 像是「懲罰杯」或是沖繩石垣島有名的「教訓茶碗」等等 ...
國外就叫做畢德哥拉斯杯, 沒錯就是發明畢式定理的那位, 相傳是畢德哥拉斯請供水工程的工人喝酒時, 為了懲罰貪心的工人所設計的杯子, 如果倒太滿,就會留的一滴不剩.
註: 畢氏定理, 畢達哥拉斯在約公元前 560年~公元前480年間發現的原理. 若直角三角形的兩股長為 a and b, 斜邊長為 c, 則 a2 (平方) + b2 (平方) = c2 (平方).
九龍杯 (公道杯, 又名平心杯, 莫貪杯) 的由來
據傳說,在明代, 當時的縣令為了討好皇帝, 指令「御窯廠」的瓷工半年內製出一種「 九龍杯 」用來進貢皇上. 他們日夜研製, 充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 經過三個多月, 幾十次的反複試驗, 終於獲得了成功. 洪武皇帝朱元璋看著縣令進貢的「九龍杯」, 愛不釋手, 縣令由於進貢有功,得到了皇上的賞識, 不久便加官晉級.
朱元璋得到「九龍杯」後, 便經常使用這種珍品盛酒宴請文武大臣. 在一次宴會上, 洪武皇帝有意獎賞幾位心腹大臣多喝一點酒, 便特意為他們把酒添得滿滿的, 而對其他一些平時喜歡直言不諱進諫忠言的大臣則將酒倒得淺淺的. 結果事與願違, 那幾位被皇上有意照顧的大臣滴酒無存, 酒全部從「九龍杯」的底部漏光了.
而其他大臣都高高興興地喝上了皇帝恩賜的御酒. 皇帝對此甚是不解, 究其原因, 方知此杯盛酒最為公道, 盛酒時只能淺平, 不可過滿, 否則, 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 一滴不剩.
為了謹記「九龍杯」的公道, 洪武皇帝便把「九龍杯」命名為「九龍公道杯」. 知足者水存, 貪心者水盡. 「九龍公道杯」的典故告訴了人們辦事必須講求公道, 為人不可貪得無厭.
另一相傳, 公道杯是唐王朝的傳家寶. 壽王與楊玉環婚喜之日, 唐明皇贈此杯, 問楊玉環可知用意? 楊玉環說﹕父皇贈此杯, 是指導我們凡事要適度, 不可過貪, 否則將一無所得. 皇上含笑點首. (以上資料來源: 中國百度)
納米比亞沙漠中的捕霧甲蟲對設計師有什麼啓發?
2012年11月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 新創公司 NBD Nano 觀察生存在非洲沙漠的捕霧甲蟲, 研究創造可以自動蓄水的水瓶. 而 2010年由 Kitae Pak 設計的霧水收集器(Dew Bank Bottle)獲得 Idea Design 銅獎, 也是仿造捕霧甲蟲的構造, 匯集霧氣中水氣成的水珠到容器裡.
科教館指出, 納米比亞沙漠每年降雨量最多不超過 100毫米, 每當濃霧出現, 捕霧甲蟲移動迎風處駐紮, 利用外殼上親水性與疏水性交錯的結構, 高舉背部收集霧水.
聽水的故事特展中特別引進捕霧甲蟲標本與模型, 希望以小朋友們最喜歡的甲蟲, 介紹其相關知識來激發小朋友們科學潛能, 創造未來更多科學家與設計師.
缺水地區居民為收集水資源, 架置「捕霧網」, 讓霧水在網面凝結成水滴流入水槽, 然後通過小管子流入容器裏.
你可知道? 龜山水力發電廠是全台灣第一座電廠, 設置完成於 1905年, 點亮台北城、艋舺、大稻埕三市街的街燈, 帶領臺灣進入現代科技文明時代.
你知道嗎? 臺灣年平均降雨量達 2510公釐, 卻是全球缺水國家中的第18名.
科教館表示臺灣年平均降雨量達 2510公釐, 是世界平均值的 2.6倍, 但由於降雨分布不均, 多集中在 5到10月, 加上河川水資源利用率低、水庫蓄水量低等問題, 造成平均可用水量卻只有世界平均值的 1/6, 不但是全球缺水國家中的第18名, 還被聯合國列為水資源貧乏地區.
根據自來水公司資料顯示, 臺灣每人每天用水量達 258公升, 雖然已年年下降且接近國際標準值的 250公升, 但換算後幾乎是 430瓶 600CC 瓶裝水的水量, 事實上, 許多已開發國家過度浪費水, 而一些發展中的國家則是沒有足夠的水.
如何再利用與保存有限的水資源, 並且讓世界上每個人公平的使用水資源, 是所有人應共同面對的課題.
以上文章內容參考及節錄自聽水的故事特展開幕新聞稿, 展出內容及網頁內容.
2013/01/15 11:00 am 聽水的故事特展開幕記者會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聽水的故事特展
2013/01/15~2013/05/31 周一至周五 9:00-17:00, 周末及例假日 9:00-18:00
聽水的故事特展位於 7樓西側特展區, 憑科教館當日有效常設展門票. (全票: 100元/優待票 70元) 入內參觀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官網:http://www.ntsec.gov.tw/User/index.aspx)
相關說明
1. 展區內請勿飲食、避免奔跑 。
2. 人潮眾多時,請依序排隊入場 。
3. 12歲以下之孩童,建請家長或老師陪同參觀。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
如何去: http://www.ntsec.gov.tw/User/Article.aspx?a=168
FB 請給個讚!歡迎按 FB小圖示 或 G+小圖示,轉分享!也歡迎 FB追蹤我的近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