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龍潭三坑老街上,有一家店名也叫三坑老街的飲食店,老板娘非常親切,用餐時還大力推薦民視在三坑老街拍攝的連續劇「愛讓我們在一起」,在我離開時還送我一塊她元宵節在永福宮求得的糯米龜,讓我分享 2011年的平安與祝福!感恩!
三坑老街的範圍大致上是以永福宮為聚落的核心,向外至黑白洗,老街呈現外窄內寬的型態。
街口的阿香菜包,蒸籠機冒出白白的水蒸氣,蒸籠機裡的菜包,讓人看了食指大動。
阿香菜包,白色麵皮包蘿蔔絲,NTD25/個.。好久沒吃菜包,買了 8個帶回家與家人分享。
三坑老街,照片左邊這排住屋為步廊式街屋,屋內的牆以夯土塊疊砌而成,牆壁是與鄰居共用。步廊式街屋對面 (照片右邊),則都已是整修過的新屋。
店名也叫三坑老街的飲食店,今天 2/18 週五 (元宵後一天),整條街只有阿香菜包跟這家叫三坑老街的飲食店有營業。
老板娘非常親切,用餐時還大力推薦民視在他們老街拍攝的連續劇「愛讓我們在一起」。
民視的連續劇「愛讓我們在一起」就是以這家三坑老客棧為場景,取景拍攝。
離開時,老板娘還送我一塊她昨天元宵節 (02/17/2011) 在永福宮求得的糯米龜,讓我分享 2011年的平安與祝福!感恩!
永福宮是三坑村的信仰中心,創建於清乾隆九年 (1744),位置曾有多次的遷移,當時的永福宮主祀客家族群的鄉土保護神「三山國王」,隨著福佬人的遷入,咸豐九年 (1859) 的遷移改祀「三官大帝」,即當地居民俗稱的「三界公」。日明治30年 (1897) 再度遷移,並增祀開漳聖王,大正13年 (1924) 再遷移至現址。雖然歷經三次的遷移改建,但其建築風格仍保有古風貌,每年元宵節有乞龜祈福儀禮,甚得信徒之歡迎。
永福宮為三坑子地區的信仰中心,目前主祀三官大帝,建築大多是大正13年 (1924) 所留下的。
永福宮開了三個門,所以前殿又稱為三川殿,而廟的屋頂為三川脊,在三川殿的屋脊上再增加的一道脊,形成了脊上加脊的景象脊的尾端翹起如分叉有如燕的尾巴一般,就是所謂的西施脊。
遠遠看到屋脊上的裝飾物, 很好奇是什麼?用鏡頭調近一看,原來是烏賊,好特別!
桃園龍潭三坑子的青錢第建於 1895年甲午戰爭時,至今約有一百多年,當初屋主張姓祖先在做生意時,可以說是童叟無欺。有一年發生飢荒,因此私自發行 "青錢" 做為脤災之用,就好像鏢局有發行自己的鏢單一樣四處流通,因為 "青錢" 非常有信用,到哪裡都可以兌換,因此皇帝嘉許他的善舉,賜與 "青錢第" 封號。
************************** 我是分隔線 ***************************
附記:有關青錢第,在台灣的苗栗西湖還有一間,也是張姓人士的古宅,與這桃園龍潭三坑仔的青錢第是何種關係?則有待有興趣的讀者或學者自行探討。
苗栗西湖青錢第
延伸閱讀: 苗栗西湖青錢第 (http://blog.xuite.net/stephen_cyk/stephen/53172442)
******************* 文回桃園龍潭三坑青錢第
三坑老街飲食店的老板娘大力推薦石門大圳三坑鐵馬道,說那裡現在櫻花盛開,一定要去走走看看。
往石門大圳三坑鐵馬道出發了!
為鐵馬騎士騎車的方便及安全,石頭路的兩旁特別設有平坦的水泥道,好貼心的設計。讚!
走上棧道就是石門大圳三坑鐵馬道 ,為鐵馬騎士的方便及安全,棧道的兩旁特別設有平坦的木板道,方便鐵馬騎士將鐵馬推上,好貼心的設計。
筆者(夫子) 沒走完全程,在往開庄伯公廟的小路,就走往開庄伯公廟,轉回三坑老街。
開庄伯公廟,三坑子地區最早的伯公廟,客家話稱土地廟為伯公廟,三百年前於三坑子就有開庄伯公,現在的這座是改建的。
.
地址:桃園縣龍潭鄉三坑子
GPS:N24°50’34.8” E121°14’50.2”
自行開車:國道三號高速公路下龍潭交流道往石門水庫方向,左轉113線接台3乙直行後左轉永福路即可抵達。
大眾運輸:
1. 搭乘台灣好行石門水庫線 (假日行駛),於三坑老街站下車即抵。
台灣好行石門水庫線 (假日行駛):https://www.taiwantrip.com.tw/line/92?x=1&y=5
2. 於中壢或龍潭搭桃園客運 5050、5055線到三坑站下車即抵。
歡迎加 LINE@夫子,追蹤 [夫子] 的新文發表
分享好文給 LINE 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