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農村。跟著蝴蝶茭遊趣] (下),賽德克族原住民文化體驗。南投縣仁愛鄉南豐社區眉溪部落除了蝴蝶,這裡有著豐富的賽德克族原住民文化,在導覽老師深入淺出的介紹下,用謙卑學習的心去了解賽德克族的傳統屋、穀倉、服飾及織布方法,透過賽德克族的弓箭及狩獵用的陷阱,體驗賽德克族人的狩獵智慧。這裡的田媽媽原夢餐廳 (伊娜賽德克傳統田園料理班),以在地食材加入原住民傳統調味料的原住民風味餐,必定讓你食指大動。

南豐社區包括有楓樹林、楓林口、南山溪、天主堂等四個主要聚落區,是閩南、客家、平埔、原住民共居的村莊,當中 80%為原住民,天主堂與南山溪兩聚落則以賽德克族居多,統稱為眉溪部落。

由於電影 [賽德克.巴萊],很多人才知道這個人數不多的原住民族群。其實南豐社區的賽德克族年輕世代,也是在都市經歷不同的文化洗禮及衝突後,才開始認識自己祖先 的文化,也才「知道自己是誰」,進而產生自信回歸故鄉,開始著手整理及重建賽德克族的生活場景,試圖保留賽德克族原住民文化。

導覽老師賽德克媳婦范心怡小姐表示,雖然媽媽是泰雅族人,但從小在高雄市長大,對原住民文化一無所知,直到大學時跟著老師來到南豐社區做田野調查,與先生結識、結婚,她才開始對傳承原民文化產生使命感。

賽德克族人的服飾

賽德克族人以女性的服飾較為豐富,除了上衣、圍裙與綁腿外,天氣冷還外加一大片方塊布披在身上,有保暖作用。在男性來說,這一大塊方巾會斜向地披在身上,形成菱形狀,同樣也有保暖的作用。成年婦人服飾以紅色系為主,年輕族群以白色鑲花邊為主。紅色是賽德克族人的最愛。紅色代表血液,也代表力量。

導覽范心怡老師表示,當賽德克族勇士將方塊布掛於胸前,表示啟動防禦心,也表示威嚴,隱藏在方塊布後的雙手可能已緊握武器準備攻擊。

傳統賽德克「半穴屋」

傳統賽德克「半穴屋」 的建築特色,就是建築的主體以大量柱狀原木堆疊而成,輔以部分頁岩增加支撐的強度。傳統的蓋法,原木與原木之間會刻意保留間隙,目的是通風與對外族入侵保持警戒。如果看見敵人就在屋外,透過牆上空隙射箭,可以立刻反擊。

半穴屋低於地面,屋內排水是首要之務,順著坡度的地面,能讓流入屋內的雨水順利排出。

                                    

走入住屋後,左手邊有二張單人床,分別是男主人與女主人的床,男主人的睡在門邊 (照片右側),半穴屋因為半隱於地下,光線無法直射屋內,巧妙創造敵明我暗的防禦優勢,當敵方破門而入,男主人可以在門邊狙擊敵人。

二張單人床中間有一盆火,火勢不大冒著煙,這盆火在賽德克族的生活裡非常重要,有保暖、煙燻驅蟲及保存食物的功能,女主人會用心守護,「當男人外出打仗,會交代女人將火看好,千萬不能熄滅,滅了對出外者的安危是不好的預兆。」

盆火上的吊架就是用來燻烤食物,保存食物的。


女主人要煙燻驅蟲、取暖或煮食時,會直接抽拿住屋牆上的木頭, 賽德克族的男人很勤奮,外出打獵時都會順手砍伐一些木頭,背回家裡疊入屋牆做為補充。

住屋走入後的右手邊的大通舖是小孩的臥床,年紀小的靠門邊睡,年紀大的離門最遠睡, 可以協助大人擔任警戒。             

賽德克媽媽使用 [理經架],示範傳統織布工藝的 [理經] 步驟。

傳統賽德克「半穴屋」側面


原住民傳統織布機必須要長期坐在地板上操作織布機非常辛苦,美籍莊天德神父特地從紐西蘭引進坐式織布機推廣使用。

穀倉是原住民傳統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每年收成後皆需儲存大量的食糧,以備未來一年之需。          

而山上濕氣重、鼠類也特別多,為防止穀類受損,原住民發明高架式穀倉,各腳柱上又有防鼠板巧妙防止老鼠的侵害,充分展現智慧及適應環境的能力。

賽德克族的傳統習俗,人過逝後是埋在穀倉底下,採屈膝式葬法,導覽范心怡老師還特地為團們示範。        

賽德克族人的編織工藝

賽德克族傳統服飾以苧麻為原料,苧麻種植收成後,經由剝麻、刮麻、績麻、紡線、軠線、煮線、染色、理經處理手續,始能夠將苧麻的纖維製成線。

懸鈴葉苧麻                     

青苧麻             

剝麻        

刮麻     

苧麻取出纖維後,將纖維一端綁成束,掛在脖子上,利用雙手將粗纖維再一條條分成細絲。

將麻絲線整理後捲在捲線軸上

賽德克族媽媽左手拿著理線器,右手拿麻絲線,將麻絲線來回固定在理線器上。

薯榔切開有大量紅色的汁液,可以用來染紅色或褐色絲線。

烏黑的泥漿可以用來染黑色絲線。用木灰染布,要浸泡10天左右,之後再曬乾,曬乾後的顏色是淺墨綠色

賽德克媽媽織布示範

賽德克族人的織布紋路共有四種: (1)平織  (2)斜紋織  (3)菱形織  (4)挑織

改良式織布機 (或稱織帶機) DIY 體驗

賽德克族人的狩獵智慧

弓與箭是賽德克族人狩獵最重要的武器,人有多高,弓就要有多高。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 [賽德克。巴萊] 中使用的弓箭,正是南豐社區 (眉溪部落) 做的。

看似不大銳利的箭頭,在木弓強力彈性推進下,能輕易刺穿靶座,是賽德克族早期獵山豬的重要武器。          

透過各式狩獵用陷阱的示範,體驗賽德克族人的狩獵智慧。

小型獸夾, 因為會造成動物的嚴重受傷,族人已有共識,目前已不使用。

大型獸夾, 除造成動物的嚴重受傷外,也會讓登山旅客誤觸受傷,目前已不使用。

簡單隨手可得的工具,利用地形地物,仔細觀察獸徑,就能做好一個陷阱,再加上祖靈的保佑及等待,就能捕獲到獵物,求得一家人的溫飽。       

田媽媽原夢餐廳 (伊娜賽德克傳統田園料理班) 原住民風味餐

這裡的田媽媽原夢餐廳 (伊娜賽德克傳統田園料理班),以在地食材加入原住民傳統調味料的原住民風味餐,必定讓你食指大動。

左上:紅豆飯佐蕃薯                   右上:烤鯖魚

左下:食茱萸 (刺蔥) 山豬肉         右下:檳榔花、秋葵與豆腐涼拌食茱萸 (刺蔥) 組合盤

社區自產的蕃薯

伊娜賽德克傳統田園料理班 江嬌媚 班長,曾帶領團隊參加台北中華美食展籌備委員會主辦的「田媽媽饌記─餐飲研習」技藝競賽,透過評審們的層層評選,終在 50幾隊參賽勁旅中,進入了前十名,成為所有參賽隊伍中唯一獲選入圍的原住民田媽媽團隊。

說起 [田媽媽餐廳], 可能很多人都會以為老闆是為姓田 或夫姓姓田的女士開的餐廳, 不是喔! [田媽媽餐廳] 是一個品牌,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透過各地農會家政班, 組織台灣各地每日辛勤努力, 又有著精湛手藝的婆婆媽媽們所開設的美食餐廳, 以在地新鮮食材, 在三低一高 (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維) 的健康料理概念, 提供在地旅遊可口、健康且具地方特色的田園料理.


左上:馬告嫩雞                         右上:炸溪蝦

左下:馬告清炒高麗菜                右下:樹豆與食茱萸 (刺蔥) 豬大骨湯

樹豆,原住民料理中常見的食材。

樹豆植株           

民宿屋  

飛舞在高士佛澤蘭花叢間的端紫斑蝶            

紫斑蝶          

旅行的目的是什麼? 筆者(夫子)個人認為就是跳脫日常生活圈, 來到地理、氣候、風俗、生活習慣, 甚至價值觀不一樣的地方, 感受人文、地理、生活習慣與飲食文化的的差異與不同. 一趟南投縣仁愛鄉南豐社區眉溪部落,賽德克族原住民文化體驗,一定讓你有很多的學習與感動。

飛蝴一瞥,驚喜萬分。

南投仁愛南豐社區眉溪部落 (原夢餐廳), 如何去:


原夢餐廳 (田媽媽 伊娜 (I-Na) 賽德克傳統田園料理班)
電話:0953558112
連絡人:江嬌媚 班長
住址: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松原巷80號 (位於台14線埔里往霧社約15分鐘的車程,是通往清境或盧山溫泉的必經之地)


 

農村風情網: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index.jsp

農村風情 FB 網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8%BE%B2%E6%9D%91%E5%A5%BD%E8%AE%9A/322281854520167


繼續閱讀: 南投仁愛南豐社區眉溪部落 與蝶共舞生態體驗 [瘋農村。跟著蝴蝶茭遊趣] (上)

 [瘋農村。跟著蝴蝶茭遊趣] (上),與 蝶共舞生態體驗。南投縣仁愛鄉南豐社區眉溪部落,拜地理位置的優勢,部落內的南山溪流域一直是國內外蝴蝶研究與採集的重鎮,在民國五十年到七十年間 (1961- 1981),捕捉蝴蝶販售是無數家庭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經過多年來的棲地破壞及過度人為獵捕等因素,目前南山溪的蝶況已大不如昔,部落居民也開始意識到 問題的嚴重性,重新學習如何建構人與自然間的新和諧關係,開始推動蝴蝶生態課程,將蝴蝶獵人轉變為蝴蝶的保護者。來到這裡跟著蝴蝶解說老師走步道下河谷,一同尋找蝴蝶的蹤影,認識蝴蝶與各種蜜源植物,即使是驚鴻一瞥也感動不已。

歡迎 g+1 或 按 "讚" 轉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夫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