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齒豬籠草是婆羅洲的特有種, 一般生長在海拔 300公尺以下, 陽光充裕且空氣濕度極高的原始泥炭沼澤森林中地區, 帶有兩個尖牙的捕蟲籠在豬籠草屬中是獨一無二的, 並且擁有豬籠草屬中最大的蜜腺.
二齒豬籠草的兩個尖牙狀結構的用途在植物學界已爭論了許久, 學者弗雷德里克·威廉·伯比奇(Frederick William Burbidge)認為其功能是嚇阻棲息在樹上的哺乳動物, 如眼鏡猴(tarsiers)、懶猴(lorises)和阻止猴子偷取捕蟲籠中的東西.
有相同二齒有嚇阻功能看法的學者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注意到眼鏡猴和猴子會從側邊撕開捕蟲籠取食, 而不是直接將手伸入籠口中. 而且他發現哺乳動物攻擊二齒豬籠草的捕蟲囊的頻率低於攻擊其他品種, 如萊佛士豬籠草(N. rafflesiana)(下圖).
但克拉克在他的的研究也表明, 這兩個尖齒也有可能是用來引誘昆蟲爬到籠口的正上方,,讓蟲一不小心墜入籠子中, 被消化液淹死.
二齒豬籠草與其他豬籠草物種相比, 需要更溫暖和潮濕的環境 (冬季低於15℃時要避寒.). 需要種植於較大的花盆中, 以防止根部生長受阻, 從而影響其生長速度. 在適當的條件下,二齒豬籠草將會迅速的成長並攀爬.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A%8C%E9%BD%92%E8%B1%AC%E7%B1%A0%E8%8D%89
歡迎按 "讚" 轉分享!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