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引一線天位於東引島的天王澳西側岬角是一處海蝕溝, 海浪從兩片垂直的崖壁縫隙中鑽入, 拍擊礁塊有萬馬奔騰之音, 迴繞於崖壁之間. 特別的是堅硬的崖壁築有通道, 並用一座水泥橋將兩片崖壁相連, 橋面距海面有數十公尺, 讓人印象深刻. 一側岩壁上刻有賴名湯將軍所題的 "天縫聆濤" 四個字, 絕妙說出這個景點的動人之處. 一線天是軍事管制區, 遊客必須要在哨口填寫旅客登記簿 (2018/08/24 更新, 景點已解除軍事管制, 已撤哨), 通過標語林立的戰備壕溝後, 步行而下就會到達觀景台.
前言: 東引-國之北疆, 經過四十多年戰地政務的入出境管制, 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東引列島由東、西引兩島組成, 位於台灣基隆西北方約九十海里, 扼鎮馬尾港與上海之間的出入咽喉, 具重要戰略地位, 清光緒三十年就在島上興建完成東涌燈塔.
東引原屬福建省羅源縣, 在大陸淪陷後, 收編為連江縣之一鄉. 目前; 東西兩個島已築堤相連, 總面積約 4.76平方公里. 東引原名東涌, 民間傳說, 很早以前福州東北方海面, 一夜之間湧現一座小島, 無以為名, 遂命名為東涌島. 在馬祖列島中, 東引海域最深, 船隻從南竿駛向東引, 過了亮島 (俗稱浪島), 湧浪便轉大, 因此古人才以 "湧" 來稱呼.
東引 "水深潮暢, 群礁拱抱" 是國內最佳釣場之一, 由於漁源豐富, 每年春夏之交, 吸引大批保育鳥類黑尾鷗, 南下來此築巢 (夏末飛離), 是觀賞黑尾鷗的最佳地方.
東引居民血緣與福建長樂一脈相傳, 故時至今日, 尚保留福州鄉音及閩東一帶風俗信仰. 百姓以林、陳、劉為多, 戶籍人口約一千人,原多以捕魚為生, 但由於魚源逐年枯竭, 現居民多以經商服務當地駐軍 (約二千人) 為主.
一線天是軍事管制區, 遊客必須要在哨口填寫旅客登記簿 (2018/08/24 更新, 景點已解除軍事管制, 已撤哨), 通過標語林立的戰備壕溝後, 步行而下就會到達觀景台.
東引一線天位於東引島的天王澳西側岬角是一處海蝕溝, 海浪從兩片垂直的崖壁縫隙中鑽入, 拍擊礁塊有萬馬奔騰之音, 迴繞於崖壁之間.
特別的是堅硬的崖壁內挖有通道, 並用一座水泥橋將兩片崖壁相連, 橋面距海面有數十公尺, 讓人印象深刻.
一側岩壁上刻有民國 61年 (1972) 參謀總長賴名湯將軍蒞臨東引巡視時所題的 "天縫聆濤" 四個字, 絕妙說出這個景點的動人之處.
民國 65年 (1976) 由當時擔任東引科長的譚遠雄先生率領弟兄不怕堅難在岩壁上雕刻出.
觀景台上的石桌石凳是東引阿兵哥撿拾 2009年8月8日發生的八八風災 (又稱莫拉克風災, 八八水災) 的飄流木製作而成.
其他國之北疆.東引力.慢旅行
國之北疆.東引力.慢旅行之東澳海蝕門.同志們辛苦了請休息吧!
國之北疆.東引力.慢旅行之東引島安東坑道看燕鷗.可愛小狗頭.老鼠沙
國之北疆.東引力.慢旅行之東引島東涌燈塔太白尋, 世尾山步道慢慢走
100年度地方產業發展基金 連江縣東引鄉「樂活北彊.釣遊天堂」產業發展計畫-東引力.慢旅行媒體推廣團
指導單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主辦單位:連江縣政府建設局
協辦單位:東引鄉公所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歡迎 g+1 或 按 "讚" 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