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 2010/02/12 參觀中國北京明十三陵的定陵, 導遊張洋以說書的方式在車上及導覽過程中說了許多的粺官野史, 內容十足有趣, 在此與各位看官分享.
粺官野史
1.萬曆帝朱翊鈞的功德碑碑面無文, 是因為他長期不理朝政, 一生無功績可寫???!!!
我心想有可能嗎? 對皇帝拍拍馬屁, 胡亂謅謅寫一點總該有吧! 於是就到網路去搜尋, 希望得到答案. 果然得到一段合理的解釋, 如下:
碑文記載皇帝生前的業績, 應由嗣皇帝來撰寫, 但從明仁宗為其父朱棣寫了一篇3500字的紀功碑文後, 再也沒有嗣皇帝續寫, 所以現在除了長陵碑外, 其餘各陵都成了無字碑. (出於明十三陵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哈! 哈! 原來是兒子偷懶!
2. 預言: 明亡於都河南???!!!
導遊張洋話說那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後, 一心要為自己修建陵寢, 有天夢中看到北方有座發著光的山, 山下站著一位老人, 於是車駕臨視, 果遇一老者, 口說自己也做一個夢, 夢中看到北方有座發著光的山, 心中無限驚訝, 乃請要老者帶路, 果然找到此座發著光的山, 乃欽定山名為天壽山, 並進行長陵的修建.
那朱棣問老者我大明王朝該有多久祚延? 老者笑答: 明亡於都河南, 朱棣心想我定都北京 (黃河之北), 大明當可代代永續. 結果如何, 請看下圖:
明亡國皇帝崇禎, 因為是亡國之君, 並沒有正式建陵, 現時的陵墓 "思陵" 是以其亡妃田氏的墓穴改建, 單獨在十三陵水庫(溫榆河支流) 之南, "河南", 明亡於都河南是巧合? 還是冥冥之中的定數?
3. 超怕搔癢的龍爪槐!!!!

導遊張洋特別介紹龍爪槐, 說龍爪槐特別怕搔癢, 只要拉動它一小根小樹枝, 全株就會跟著抖動.
還請媽咪特別為團員做示範
4. 導遊張洋要求我們參觀定陵後, 要由欞星門走出去, 因為欞星門是陰陽兩隔門, 不要把 "怪怪的東西" 帶回台灣. (送給自助旅行的朋友參考)
5. 明朝共有16位正式即位皇帝, 但明十三陵為什麼只有13位皇帝???
導遊張洋表示, 4 位沒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有下:
5-1.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早年建都於南京, 死後葬於南京鍾山的明孝陵.
5-2. 繼位的朱元璋長孫建文帝朱允炆, 在其叔父燕王朱棣(後來的明成祖), 發起靖難之役, 攻破南京之後下落不明, 因此沒有帝陵.
5-3. 第七帝朱祁鈺, 在其兄明英宗於土木堡之變被瓦剌所俘之後登上帝位. 後來英宗復辟, 朱祁鈺被害死, 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 搗毀其在天壽山修建的壽陵, 以親王身分將他葬於北京西郊金山的景泰陵.
5-4. 崇禎因為是亡國之君, 並沒有正式建陵, 現時的陵墓是以其亡妃田氏的墓穴改建的思陵, 在明十三陵之南.
補充: 13座陵墓中, 明成祖朱棣的長陵, 嘉靖帝朱厚熜的永陵和萬曆帝朱翊鈞的定陵, 均是生前所建, 規模亦最大, 其餘陵墓則是死後才動工.
明萬曆帝朱翊鈞的玄宮-明十三陵的定陵
明十三陵是中國明代皇帝的墓葬建築群, 坐落於北京昌平區天壽山下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 距離北京城約50公里, 自永樂七年五月(1409年)啟用,直到安葬崇禎帝後結束, 歷時230多年,共葬有13位明朝皇帝, 23位皇后, 2位太子, 30餘名妃嬪, 1位太監, 是全球保存完整皇陵墓葬群之一, 2003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後記: 此次旅行除相機裡的 2G SD 卡外, 有多帶 1片 2G SD 卡, 02/12 (第三天) 傍晚用完 2G, 更換預備卡時, 不知怎麼? 預備卡壞了, 也無法即時另購新卡, 心想後面 3 天可能無法拍照了. 在此感謝團友鄒先生即時雪中送炭送給我 1片 1G 卡, 讓珍貴的旅行都能完整記錄下來, 在此再說聲謝謝! 也感謝領隊 Ella 陳小姐, 非常好意的將她的相片刪除, 要借我她的 SD 卡. 好多好心人, 讓此次旅行充滿幸福.
謝謝,給鼓勵請按個 [讚]!歡迎按 FB小圖示 或 G+小圖示,轉分享!也請按 [追蹤] 在 FB / G+夫子 上追蹤 [夫子] 的新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