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芬故事館位於馬祖西莒的田沃聚落 (韓國瑜當兵的地方),開幕於2018年8月23日,故事館一樓作為展場,二樓則是馬祖傳統民居展示。一樓展場以兩個區塊呈現,一塊是早期生活原貌與陳婉芬女士母親經營的裁縫店,另一塊則是陳婉芬女士奮鬥故事展示,呈現陳婉芬女士的成長歷程,希望她的成功及勵志故事能激勵人心。
馬祖西莒田沃老街,一個不顯眼的入口,田沃聚落要不是現任立法院長韓國瑜,軍旅生涯曾在這裡擔任過連長,新聞的露出應該是微乎其微,老街入口沒有特別注意或有人指引,應該也是會過門而不知。
走入沿著山勢建造的田沃老街,入眼而來是一個小廣場,面對人去樓空的屋舍,很難想像有阿兵哥消費的當年,這裡的繁榮與熱鬧。部份屋舍人去樓空大門緊閉,更有的屋塌瓦破,徒留殘壁,唯嘆美人遲暮。
位於田沃老街入口前的田澳境周大王廟,民國八十年 (1991) 元月十日由田澳村父老發起重建,駐軍支援兵工重建落成,傳說此地早年為一洞穴,每於夜闌人靜,發出聲響,村民認為是狐精作弄村里,於是建一約一張書桌大小的宮仔安撫之,村中婦人小孩路經此廟,多不敢正視廟門。狐精偶而也附在一婦人身上,與村民對話,希望討取鴉片吸食,後來有漁民向其膜拜祈求豐收,得到應驗,於是擴建,名號為「周大王」。 (資料來源: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走上斜坡道路,坡道旁的一棟新整修完成的屋宅,是直銷商安麗在台灣第一位皇冠大使陳婉芬女士,從小生長的地方。當年陳婉芬女士的母親承租此屋宅,在此經營裁縫店並撫養女兒。
右斜角一棟紅色木造陽台的屋舍,非常華麗特別,則是陳婉芬女士的出生地。
從高處下望這棟屋舍 (照片左側,紅屋),筆者(夫子) 發現這屋舍是座 [五脊四坡] 的豪宅。馬祖早期拿來蓋房子的石頭,都是用從福州來的漁船的壓艙石切割而成,能蓋成 [二落水] (屋頂有分成二向的屋簷) 已算很不錯的宅第,屋頂有分成四向的屋簷,當年已是豪宅等級。
屋頂坡面椽子或望板上鋪設板瓦,不施灰漿,僅用磚石或不規則的卵石壓瓦,既防止狂風掀瓦,也便於修補更換。石塊不是壓在覆瓦上,而是在覆瓦之間再鋪一層仰瓦,仰瓦上壓石塊,以強化屋頂抗風能力,又方便屋面排水。瓦縫可透風,人稱「會呼吸的房子」。
2018年8月23日開幕的陳婉芬故事館,內部坪數約僅十坪,故事館一樓作為展場,二樓則是馬祖傳統民居展示。一樓展場以兩個區塊呈現,一塊是早期生活原貌與陳婉芬女士母親經營的裁縫店,另一塊則是陳婉芬女士奮鬥故事展示,呈現陳婉芬女士的成長歷程,希望她的成功及勵志故事能激勵人心。
出生於馬祖西莒田沃聚落的陳婉芬女士,目前 75歲已去國旅居美國多年,她是直銷商安麗在台灣第一位皇冠大使,她的梅花超凡團隊遍布全球40個國家,是安麗全球80幾個國家中業績最高的領導人,2013年天下文化,曾出版她的傳記「我走過,你可以跟著走的腳步」一書,報導她所締造的傳銷業奇蹟。
母親懷她四個月時,父親發生船難,身為遺腹女的陳婉芬女士,幼年家庭貧困,在努力不懈、永不放棄的性格下,保送台東師範,並回馬祖擔任小學老師,爾後轉任台北市國小老師,前後共11年。1982年她和夫婿嵇龍生辭去教職,一起加入安麗直銷品牌,憑著執著與堅忍精神,締造了傳銷業奇蹟。
陳婉芬故事館門前的塑像,身上的衣裳是陳婉芬女士的母親用麵粉袋改製的,大大的 [麵粉5公斤] 字樣就在衣裳正面。
陳婉芬女士的人生數度起伏,事業也非一路順遂,在加入安麗之前,1978年曾加入台家有限公司,成為台家龍頭人物陸嘯釗手下的四大金剛 (陳婉芬、徐海倫、陳若仙、鄭伯垣),業績頂盛一時。爾後以老鼠會傳銷為經營模式的台家公司爆發「台家事件」倒閉,她的聲譽也蕩到谷底,一直到1982年加入安麗,經過 10年闖蕩,才再一飛沖天,成為直銷人口中的 [陳老師],創造出台灣最龐大的「梅花王國」。
民宅牆壁上的政令及新聞佈告欄,下方有 [連江縣白犬鄉田澳村辦公室處製] 字樣,說明這是歷史遺蹟,白犬鄉是莒光鄉的舊名,民國60年 (1971) 先總統蔣公「毋忘在莒」寓意命名更改。
田沃老街的屋舍以青石或花崗岩砌築外牆,外牆砌築方式以平砌、人字砌、勾丁砌、亂石砌等多種。外牆砌築石縫成「人」字或「丁」字形,還寓意人丁興旺,萬世其昌。大戶人家牆體用青石,小康人家用黃石,一般人家用亂石。從外牆即可看出住戶的貧富。
巧手工匠運用石頭的鑲嵌在牆壁上做出左、右對稱的銅錢圖案,錢字與前字諧音,錢呈圓形,中間有孔,寓意為「眼前」,象徵發財致富,就在眼前。
塊石的溝縫除了用水泥填補,部份牆面為求美觀,更以貝殼沙混水泥填縫。
從傾頹的民居,可以看見部份屋舍以亂石及土坯作為外牆材料,塊石僅作牆基。
亂石砌,以泥土填縫或勾縫,如經濟許可,以水泥勾縫,一以加固,更能防水防風。
除了石牆,在沿市街面或建築背風側也常用木板圍牆,福杉板門、半門、滑板窗處理外牆立面。
廣場左斜角的五靈公廟 (陳春霖故居),前段是閩南風格房子,後段則是閩東建築,屋簷刻有福錄壽喜圖案,搭配花朵磁磚貼飾,更顯屋宅的細緻瑰麗,曾經的繁華,而今的幽靜,風起雲湧,造化弄人,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明顯的接合線,可看出前段是閩南風格房子,後段則是閩東建築,牆側有一日常出入的門,現已封閉。
五靈公廟雖是廟,但是屬家廟,後雖轉變為公共祭壇,但仍是民宅 (陳春霖故居),所以門窗漆的是紅色的福漆。
屋簷刻有福錄壽喜圖案,搭配花朵磁磚貼飾,更顯屋宅的細緻瑰麗。
會把福錄壽喜以圖案或文字,融入到房屋的建築中,大部份是福建閩南漳、泉州的建築比較容易看到。因此在馬祖閩東建築的聚落中看到,會特別顯眼引人注意。
閩東建築,祖先及神明牌位通常設於大門入口正對面牆面,入口對面牆上為祭祀的神龕位置,屋子正面上方會有一開口,能讓祖先及神明有一透通的視野。
西莒田沃村五靈公廟,在田澳村屬家廟,香火請自原鄉長樂縣王井坑三家堂。由陳氏家族奉祀於私人宅廳中,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現由陳宜道之父就近打理廟中事務。早年陳氏四兄弟經商,遠及上海,由於生意興旺,特由原鄉嶺南西陳請出五靈公神明及陪祀神千里眼,順風耳供奉,陳家人遷台後,成了公共祭壇。民國二十年,本村厚福林氏先前奉祀神為靈官大帝,後來重塑神像時受指示易名為天仙府五靈公,與陳家廳堂的五靈公合而為一。現今村內以林姓人士居多,家族成員仍會在私宅祀奉原鄉的英烈王 (九使) 及雁塔境華光大帝等香火袋。民國八十年 (1991) 本廟做過整修美化工程。本宅第雖屬私人所有權利,長年來信眾對祀神的崇敬,深具有公眾廟宇的功能。 (資料來源: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地址:連江縣莒光鄉田沃村6號。
木構架所用木料為福杉,皆由大陸福建運來,由於木料輕、易加工,便於增建及改建,被大量採用。福杉經久耐用,不上漆,更顯質樸實感。馬祖民居木結構的特點是:柱身細、柱礎小且少雕飾,多為壺狀圓形。一、二樓柱子有時錯位,如此可增加結構的穩定性。樑架上露明造,不作天花吊頂。
五靈公廟巷道後方是條石砌的步道,感覺很不錯,只是今日沒有預留時間可進行探索,只能作罷。
巷道上的福餘商店是目前田沃老街唯一的雜貨店遺跡,立面的 [蘇廣百貨] 字樣,說明它是南北貨 (蘇:北,廣:南) 百貨店。
灰洋新房,陳春霖先生晚年一個人用洋灰 (水泥) 蓋的房子,因造屋的洋灰 (水泥) 必須要混入沙子,馬祖沙子取得不易,多滲入海沙使用,海沙的鹽分有氯離子會銹蝕鋼筋,必需要有除鹽分的流程,因此房屋施工細膩,質感有別一般屋宅。陳春霖先生運用馬祖在地的經驗與智慧,將西方的洋樓風格與在地傳統民居的番仔搭 (註) 融合,創造出他個人的獨特風格屋宅。
註:馬祖人稱閩東建築的五脊四坡頂為「番仔搭」,是昔日建屋師傅參考福建沿海外國洋行、別墅的型式, 改良民屋的缺點改進的新形式建築型式,當時稱外國人為番仔,搭即搭建之意。
福祥撞球場,50年代,撞球是籃球之外,馬祖軍民最普遍的休閒運動。那時每個聚落都有撞球店,是阿兵哥在構工、出操、勞動後,休假時光裡的短暫歡樂。
頹圮的房舍,牆壁上爬滿薜荔 (注音:ㄅㄧˋ ㄌㄧˋ,音同必利),薜荔雌雄異株隱花果,6月中旬前後開花,並藉由一種叫做 [薜荔小蜂] 的小蜂來授粉。母薜荔在開花期間底部會開一個小口,剛剛好可以讓 [薜荔小蜂] 鑽進去授粉。
薜荔跟愛玉一樣,曬乾的種子也可洗出膠質,只是量少不符合經濟效益。
五月馬祖各島金銀花盛開,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銀白色花朵清香脫俗,除了觀賞外,金銀花曬乾做成茶包泡茶,有去燥解熱的功效,非常適合夏季飲用。(金銀花性味寒涼,脾胃虛弱者不宜常用)
地址:連江縣莒光鄉田沃村52號 (西莒田沃老人文康中心,田沃老街入口在對面)
馬祖四鄉五島 [南竿鄉、北竿鄉、東引鄉、莒光鄉 (含東莒島+西莒島)] 如何去?景點及交通資訊,請參閱 [馬祖e點通] 官網:https://www.ematsu.com
歡迎加 LINE@夫子,追蹤 [夫子] 的新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