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興煤礦位於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600巷100弄底,是日治時代遺留下來的一處老礦坑,台北市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在此修建木棧道,用「跌水固床」工法整治土石流潛勢溪流新埤溪,改善整體環境,並結合當地自然景觀及礦坑文化特色,通過採礦意象及文字說明,讓遊客走入歷史軌跡,一同緬懷先人採礦的辛勞,最大的特色是德興煤礦開放參觀的坑長有30公尺,是信義區另一開放參觀礦坑 [和興炭坑] 的3倍,進入探訪除了會被坑頂的滴水滴到外,還能看見因長年滴水形成的鐘乳石,比起一些礦坑只能在坑口張望,更具臨場感。德興煤礦一旁是「糶米古道」的登山口,糶米古道是當年三張犁地區的農民挑米到文山、南港一帶販售,並換回茶葉的捷徑, 共有500個石階,全長約400公尺。一路石階上行,沿途林木茂盛,蝴蝶飛舞生態豐富,除了鍛鍊心肺、增強肌耐力外,更能享受芬多精,是喜歡登山健走人士的熱門景點。(特別推薦:跨年期間觀賞或拍攝101大樓煙火秀的最佳地點,文末有詳細交通及路線說明)
IMG_0747.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沿著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600巷100弄行走到底,就可以看見台北市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在此修建的木棧道。
0700126.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原本危險的土石流潛勢溪流新埤溪,如今結合糶米古道的整建完成,已變成居民登山健行及親水休憩空間。溪溝治理採用用「跌水固床」工法,使用天然石材,儘可能維持地形地貌,減免地表挖填,也提供多孔隙生態棲息空間。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走入歷史軌跡 緬懷先人辛勞

新埤溪透過整體環境改善,並結合當地自然景觀及礦坑文化特色,通過 [德興煤礦] 採礦意象及文字說明,讓遊客走入歷史軌跡,一同緬懷先人採礦的辛勞。
0733456.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沿著木棧道,順著山谷溪流上行約200公尺,即可看到「糶米古道」的登山口的起點 [新坡嶺耀米公廟] 紅色牌樓,一旁的意象廣場是早期「德興煤礦」的礦口。
IMG_0721.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IMG_0728.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德興煤礦屬四獸山系煤礦,根據記載約從光緒 23 年 (1897)  開始開採,距今已超過 120 年,最盛期為民國35 - 37年間 (1946 - 1978),當時德興煤礦所採出的煤礦利用輕便台車由吳興街運出,煤礦與和農作物是當時三張犁地區兩大經濟支柱。但後來礦脈枯竭,含煤量已經不足以具開採價值,約莫於民國70 (1981) 年代,逐漸關閉廢棄,「松山煤」成了絕跡,現在只留下坑口遺跡可供追念,以及有兩節台車,車上有煤塊供展示用。
07293012.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07396456.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德興煤礦,最大的特色是開放參觀的坑長有30公尺,是信義區另一開放參觀礦坑 [和興炭坑] 的3倍,進入探訪除了會被坑頂的滴水滴到外,還能看見因長年滴水形成的鐘乳石,比起一些礦坑只能在坑口張望,更具臨場感。
IMG_0742.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德興煤礦入口處有一電源開關,欲探訪礦坑的遊客可請自行開啟電源進入,離開時也請隨手關閉。
07378401.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礦坑前段的坑體為磚造、後段則仿照早年礦坑工法,用相思木打造支撐坑內結構的「牛條」。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走入歷史軌跡 緬懷先人辛勞

礦坑內使用相思木撐住坑體,術語叫 [架牛條]。相思木有韌性,當礦坑崩塌,相思木受擠壓斷裂前,會發出霹哩啪啦的聲響,當年礦工只要聽到相思木發出聲響,都會趕緊往礦口奔跑逃命。
IMG_0745.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礦坑潮濕,走入後除了會被坑頂的滴水滴到外,還能看見因長年滴水形成的鐘乳石
IMG_0747.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07545761.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礦坑末端已坍塌,無法繼續前進。
IMG_0749.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原路返回,出坑。
IMG_0758.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糶米古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間,糶米古道之「糶米」(註) 是源自途中會經過一間糶米公廟而得名,在當時生活於三張犁地區的農民,為節省運送時間與體力的保留,故捨棄要繞遠道的平地路,便開闢了這條山中小徑,這條小徑是給南港、木柵、深坑、景美等地米糧運送及貿易之用,共有五百個石階,全長約400公尺。
IMG_0767.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註:「糶米古道」中「糶」字的由來,「糶米」即賣米的意思,糶注音唸 ㄊㄧㄠˋ,與跳同音,台語音為 ㄊㄧㄡ ˋ。另「糴米」即買米的意思,糴注音唸 ㄉㄧˊ,與狄同音,台語音為 ㄉㄧㄚˇ。
IMG_0770.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一路石階上行,約經500階的上坡石階,就可到古道最高點,接上崇德街,與茶路古道、拳山古道及土地公嶺古道相會合。沿途經過五路財神廟、地藏殿及糶米公廟,糶米公廟左側岔路可通往挹翠山莊,往上過去就是新坡嶺,坡是陂 (注音:ㄆㄧˊ,音同皮)字的改寫,意指灌溉用的水塘。
五路財神廟前有財神爺鎮神位,是很特殊的景觀。
0771234.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地藏殿
IMG_0785.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巨石洞,說明牌上說巨石洞中潮濕,有斯文豪式赤蛙在洞內鳴叫,筆者(夫子) 好奇探望,可惜多日炎熱未雨,洞內乾涸,不見蛙影。
07934.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糶米古道,沿途林木茂盛,蝴蝶飛舞生態豐富,除了鍛鍊心肺、增強肌耐力外,更能享受芬多精,是喜歡登山健走人士的熱門景點。
IMG_0790.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穿鞘花,葉基下延包莖如「鞘」, 外觀看似莖枝「穿鞘」而過, 故名「穿鞘花」亦稱「穿鞘薑」,聚繖狀花序,從葉腋萌生「穿鞘而出」,外觀像一團球 (照片小圖)。
07978.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特別介紹這蕨類 - 卷柏,在生物學方面,許多人認為卷柏是裸子植物,其實不然;它屬於由孢子繁殖的蕨類植物,沒有種子。卷柏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俗稱 [九死還魂草],它的奇特之處在它的極耐乾旱特性,乾旱沒水時,就將枝葉拳曲抱團,並失去綠色,像枯死一樣。當得到雨水, 溫度適宜時,它就大量吸水,枝葉舒展,又「還魂」過來。(照片:全緣卷柏)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走入歷史軌跡 緬懷先人辛勞

IMG_0795.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長葉苧麻,特別之處在花,雌雄同株,異花序。雄花腋生 (叢生於葉腋),雌花花序呈穗狀,多叢生生於枝條先端。可惜未到花期,無法拍攝給大家實際看到。
IMG_0800 葉苧麻.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步道沿途紫斑蝶飛舞,無法拍攝到,只拍到停歇的黃三線蝶。
IMG_0802 黃三線蝶.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佛氏通泉草
IMG_0810.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糶米公廟傳說:在糶米古道的第360階旁有一座糶米公廟,年代可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間,當時廟旁邊有一棵楠樹,相傳有九位農家子弟在楠樹下結拜為兄弟,並在楠樹下立下誓言,只要每回挑一擔米經過楠樹下,就要留下一碗米做為建造土地公廟的基金,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廟終於被蓋好,這就是糶米公廟的由來。
糶米公廟本來只是一座小廟,日治時代很多人來這裡躲避空襲警報,大家紛紛在廟前立誓,如果能平安躲過炸彈轟炸,平安回家後,必定再回到這裡整修糶米公廟,果然大家平安躲過一劫,糶米公廟也被擴建,香火更加鼎盛。
傳說民國七十二年 (1983) 一名婦女,在糶米公廟的楠樹下躲雨,她覺得這座廟太簡陋感到憂心,回家後晚上睡覺夢到土地公托她協助改建小廟,她把這個夢境告訴左右鄰居,鄉親父老紛紛捐錢來翻修糶米公廟。民國七十六年 (1987) 糶米公廟整修成現今的樣貌,但是可惜的是,廟旁的老楠樹已經枯死,原址已被改建的雨棚遮蔽。
糶米公廟隔著步道的對面是一處空地,山坡處有一台輕便台車,不知是否是當年採礦的運輸工具?沒有說明牌,不得而知。
0814692045.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糶米古道的終點是新坡嶺上的崇德街墓園區,一般登山健行客,走到糶米公廟後,在稍做休息後都會原路折返,或向左行走較平緩的平面步道,下達挹翠山莊,轉紫雲街下山。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走入歷史軌跡 緬懷先人辛勞

筆者(夫子) 走環形路線,不原路返回,左行走前往挹翠山莊的步道。
IMG_0827.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開花中的竹子,竹子開花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也是表示竹子生命快結束的一種徵兆。一般竹子在要開花的前一年,即不長筍,開花後,竹稈在一、二年內就會乾枯死亡,但在竹稈枯死後,竹林仍會繁殖下去,因為竹子的地下莖沒有枯死,而且落地的種子也會生根,經過五至十年後再重新長出幼苗,但是竹子開花的週期很難預測,從三十年到百年以上的都有,甚至有的竹種沒有開花的紀錄。
08313.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特別推薦:跨年期間觀賞或拍攝101大樓煙火秀的最佳地點,紫雲街19號前的停車場。
IMG_0851 101大樓 紫雲街 19.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德興煤礦,糶米古道,如何去: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走入歷史軌跡 緬懷先人辛勞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600巷100弄底 (111號)

開車:台北市松仁路轉吳興街直行,T字路底轉入左轉吳興街600巷直行,見泰和公園。
1. OK便利店,轉吳興街600巷98弄,接吳興街600巷100弄,走到底到達德興煤礦與糶米古道牌樓入口。
2. 或繼續直行吳興街600巷,接紫雲街,由紫雲街51號前的糶米公廟步道入口進入,到達糶米公廟後,進入糶米古道。38729812-1.jpg -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2018/04/11

停車:紫雲街或吳興街600巷100弄底,路邊停車。吳興街600巷100弄為消防通路禁止停車,可停車空位少,建議車停紫雲街。(照片:松山工農園藝科)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走入歷史軌跡 緬懷先人辛勞

公車:
1. 捷運市政府站下車,由2號出口處轉搭32、266、小藍5號公車至吳興街總站下車,步行至600巷100弄巷口 (泰和公園)。
2. 公車:22、32、33、37、38、226、266、288、小藍5號公車至吳興街總站下車,步行至600巷100弄巷口 (泰和公園)。
3. 小藍5號,可直達吳興街600巷口泰和公園或紫雲街。
4. 由吳興街600巷口泰和公園,繼續步行前往德興煤礦與糶米古道牌樓入口,同開車路線。

筆者(夫子) 德興煤礦與糶米古道探訪,環型健走路線圖:
德興煤礦 糶米古道 走入歷史軌跡 緬懷先人辛勞

台北市信義區,另一開放參觀礦坑 [和興炭坑],或許你有興趣去走走看看。
和興炭坑,台北市新特色景點,廢棄舊礦坑醜小鴉變天鵝
沿著台北市松仁路至信義路5段150巷,轉入陸軍後勤技訓中心旁的471弄巷道,穿過信義快速道路橋下,爬上陡昇坡,路底 [北台慈惠堂] 旁有一處廢棄舊礦坑,日治時代稱為「和興炭坑」,經台北市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進行整體環境改善後,結合當地自然景觀及礦坑文化特色,通過採礦意象及文字說明,讓遊客走入歷史軌跡,一同緬懷先人採礦的辛勞,醜小鴉變天鵝成為台北市新特色景點。(文末有詳細交通介紹)

相簿封面 - 台北市信義區和興炭坑 2015/08/13

歡迎加 LINE@夫子,追蹤 [夫子。旅食趣] 的新文發表

加入好友

arrow
arrow

    夫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