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元1628年到1980年的352年間,紅毛城歷經西班牙、荷蘭、明鄭、清朝、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美國、中華民國九個國家(朝代)的管理或代管,這九個國家(朝代)的旗幟都曾在紅毛城的天空飄揚過,為紅毛城的滄海桑田,台灣主權更迭中留下見證。
1. 西班牙
新北市淡水區紅毛城,1628年 (明崇禎2年) 佔領台灣北部的西班牙人,為鞏固他們在北台灣的貿易事業,興建了 [聖多明哥城],與基隆的 [聖薩爾瓦多城] (註一) 互為北海岸上的犄角。
照片:紅毛城城區內,清朝鐵鑄砲及西洋前膛鐵鑄砲。
註一: [聖薩爾瓦多城] 位於基隆社寮地區的和平島,1642年荷蘭軍隊攻打聖薩爾多城 (雞籠之戰),經過激烈砲擊後,該城僅剩西邊稜堡。1664年在南台灣失利的荷蘭人重新轉進北台灣,並修復原城成為 [北荷蘭城]。而後在鄭氏王朝鄭經的攻打下,1668年荷蘭人炸燬 [北荷蘭城],並自雞籠 (基隆) 撤退。[聖薩爾瓦多城] 今日已完全不復見,原址目前為台船基隆廠的船塢。
2. 荷蘭
1642年佔領南台灣的荷蘭人北上擊敗西班牙人,[聖多明哥城] 遭到摧毀,1644年荷蘭人於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重新建造一座更為堅固的 [聖安東尼奧城],因為當時台灣人稱荷蘭人為紅毛番,因此也稱 [聖安東尼奧城] 為 [紅毛城]。
[聖安東尼奧城 (紅毛城)]
3. 明鄭
1662年(明永曆十五年) 鄭成功擊敗荷蘭領有南台灣後,1667年荷蘭軍隊破壞紅毛城的部份結構後撤離紅毛城,但後續的鄭氏王朝鄭經無力固守台灣北部,只能讓紅毛城長期荒蕪,直到1681年清廷謀攻台灣,鄭克塽才命左武衛將軍何祐為北路總督,率兵戍守雞籠、淡水,並修葺紅毛城。
照片:紅毛城入口的遊客服務中心
4. 清朝
1683年鄭氏王朝鄭克塽降清,清治初期,對紅毛城並未加注意,僅將之視為一座砲城。直到1724年 (雍正二年) 才由淡水同知王汧 (注音: ㄑ一ㄢ,音同千) 加以修葺,增建圍牆及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做為兵營。這四座城門,東西為大門,南北為小門,東、西、北三座城門已於英人時期為出入安全管制而拆除封閉,只有南門留存下來。
南門整體建築使用觀音山石堆砌而成,門額上題有 [南門] 二字,出口處有VR租界碑石 (照片南門左下方,註二),是代表當時英國向清朝以每年十兩紋銀簽下永久租約時所畫設的地界標界點。
註二:目前紅毛城 VR租界碑石有三塊,其一立於領事官邸東側花園景觀旁,其二為立於南門出口處,其三則是立於紅毛城主堡前廣場圍牆處。
5. 英國
天津條約淡水開港通商,1867年 (同治六年) 英國與清廷訂立「紅毛城永久租約」,第二年英國將領事館設在紅毛城內並大事修改,二樓充為辦公室,底樓改為監獄。其間一度租借給海關做為官員的宿舍。
照片:紅毛城屋頂西南角,懸挑出去的眺望小堡。
6. 日治時期
太平洋戰爭爆發1941年底英國領事館被日本封鎖,暫時由日籍雇員代管至二次大戰結束。
7.英國重回紅毛城
1948年英國重回紅毛城,1972年英國領事館撤出紅毛城,委託大英國協會員國澳大利亞代管。
8. 同年中澳斷交後又委由美國代管。
9. 1979年中美斷交,經政府全力交涉後於1980年正式收歸國有。
看紅毛城建築之美
紅毛城「外石內磚」的城牆厚達1.9公尺,在台灣所有的古建築中,是獨一無二的厚牆。主堡的總高度約為13公尺,內分上下兩層,由窄陡的木梯可登上屋頂平台,樓頂的巨型旗杆高約12公尺。
在屋頂西南角與東北角各有一座懸挑出去的眺望小堡,高掛在城牆上,以五組類似中國式的石雕斗栱作支撐,上承巨大的石樑與磚牆而成,擔任瞭望、射擊的防禦功能,角樓牆上外窄內寬的射口,是易守難攻的防衛設計。
照片:紅毛城屋頂東北角,懸挑出去的眺望小堡。
屋頂的雉堞是英國人所改造,已經失去了荷蘭城堡的特色,是英式古堡常有的設計,藉由磚砌高低矮牆可掩護射擊。
紅毛城的牆面荷蘭建城時是灰白色,直到英國人租借後,才改塗成紅色。照片:外牆修護記錄,方框為1984年的外牆顏色,目前顏色為2005年修護顏色。
城區內有清朝鐵鑄砲多尊,其中兩門砲身上鑄有「奉憲鑄造 臺灣北路淡水營大砲乙位重八百觔」,原遺棄在紅毛城附近的清朝舊軍營內,英人在整建紅毛城時將這些清朝鐵鑄砲搬至城內。
當天巧遇啟明學校戶外教學,同學們在老師的解說及鼓勵下,用手 [看] 鐵鑄砲。(感動!)
看領事館官邸建築之美
1891年 (光緒十七年) 英國在紅毛城的東側,新建一棟二層樓維多利亞建築風格的紅磚拱廊式洋樓作為領事館官邸 (註三)。
牆壁使用廈門運來的清水紅磚,屋頂是閩南紅瓦,一樓迴廊立面是弧券拱,二樓迴廊立面是半圓拱,地下室通風小窗則使用中國式的「錢紋」石雕。
領事館官邸迴廊的欄杆使用當時洋樓常見的「綠釉花瓶欄杆」,「花瓶」樣式運用在建築上取其「平平安安」的吉祥意義,每組欄杆設十個花瓶更有「十全十美」的福氣。地板上的點點孔洞,導覽老師說是止滑作用。
領事館官邸正門外,磚牆上有12幅以象徵英國的薔薇花的精緻磚雕,以及代表當時維多利亞女皇 (Victoria Regina 1837~1901 在位) 縮寫的 [VR1891] VR 磚雕。(正門外磚牆,需要特別沿著迴廊走到正門口,並走入花園才能看得到全貌,筆者(夫子) 參觀的當下忽略了,好可惜!只能下次再來仔細看)
註三:清末英國在台灣的通商口岸前後共建造三座領事館,第一座是清同治四年 (1865年) 建的打狗領事館;第二座為安平領事館,約建於光緒初年 (1875年);第三座也是最後一座,建在淡水紅毛城內,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落成。
在領事官邸室內,一樓東側餐廳與西側客廳的地板與入口樓梯間,均鋪設圖案優美,色澤鮮麗的彩瓷,為英國 Minton Hollins,&Co 高級建料。
照片:一樓西側客廳
官邸內的客、餐廳及主要臥室內皆設有壁爐,保留溫帶地區英國建築空間的特色。
本文參考資料:
淡水維基館: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7%B4%85%E6%AF%9B%E5%9F%8E
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淡水紅毛城:http://tour.tpc.gov.tw/page.aspx?wtp=1&wnd=136&id=12471ff835700000a47f
淡水紅毛城 建築特色:http://www.dm.ncyu.edu.tw/vr/vr02_map/001/001-04.htm
淡水領事館 建築特色:http://www.dm.ncyu.edu.tw/vr/vr02_map/001/001-05.htm
新北市淡水紅毛城 (淡水古蹟博物館),如何去: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8巷1號
電話:02 2623 1001
休館時間:每月第一個周一休館(如遇國定假日照常開放,休館日順延至周二) 及農歷除夕、初一。
自行開車:國道一號,由五股交流道下,續行107縣道、103縣道、台15線過關渡大橋,往竹圍、紅樹林方向行駛,至淡水往中山路續行即可到達紅毛城。
停車場:中正路往滬尾砲臺方向,過紅毛城後100公尺處,右方有收費停車場。
搭乘大眾運輸:
1、客運:
(1)、搭乘指南客運「北門-淡大」、「樹林-淡海」之班車至淡水捷運站,轉乘紅26、836即可到達紅毛城。
(2)、搭乘三重客運「淡海-板橋」、「淡海-五股-板橋」至淡水捷運站,轉乘紅26、836即可到達紅毛城。
(3)、搭乘國光客運、基隆客運「基隆-金山-淡水」之之班車至淡水捷運站,轉乘紅26、836即可到達紅毛城。
2、捷運:搭乘捷運淡水線至淡水站,轉乘紅26、836即可到達紅毛城。
3、高鐵:搭乘高鐵至台北高鐵站,換乘捷運淡水線至淡水站,轉乘紅26、836即可到達紅毛城。
貼心小建議:若時間及體力許可,一定要順道遊 [淡水真理大學牛津學堂] 及 [淡水海關碼頭]。
淡水真理大學牛津學堂 融合基督教教義風格於台灣傳統四合院建築
新北市淡水真理大學牛津學堂 (Oxford College,理學堂大書院),融合基督教教義風格於台灣傳統四合院建築。馬偕博士於台灣傳教期間,親手規劃、監工、興建,峻工於1882年7月26 日,均衡對稱坐北朝南的台灣傳統四合院建築,有許多中西衝突融合之美,例如:正門前有傳統民居「凹壽」前廊,前檐卻是西式「女兒牆」;傳統台灣紅瓦斜屋 頂,卻開有西式三角形氣窗;屋脊立有西式教堂的小帽尖 (Pinnacle),而小帽尖卻又是中國尖塔造型;左右兩廂開有門窗,卻有西式圓拱形「雨披」及百葉窗;山牆有傳統廟宇的泥塑鵝頭飾,但圖飾卻是西式的 波浪與船錨,象徵馬偕飄洋過海來到淡水並決意定居在此。
新北市淡水海關碼頭 重力式岸壁構造 遙想百年前的港口繁華
新北市淡水海關碼頭,位於紅毛城對面,淡水老街河岸西側最底端,2014年10月 24日正式開放的新景點。河岸步道保留全長約150公尺的重力式岸壁構造碼頭、「繫船柱/繫船石」與供船上下貨的「登船口」等古蹟,重建部份有英國領事船 屋、倉庫二棟及二層洋樓 (碼頭高級作業人員官舍) 等,在此可遠望觀音山,遙想百年前淡水(滬尾關)的港口繁華,欣賞淡水夕陽西照美景。
歡迎加 LINE@夫子,追蹤 [夫子] 的新文發表
分享好文給 LINE 好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