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淡水真理大學牛津學堂 (Oxford College,理學堂大書院),融合基督教教義風格於台灣傳統四合院建築。馬偕博士於台灣傳教期間,親手規劃、監工、興建,峻工於1882年7月26日,均衡對稱坐北朝南的台灣傳統四合院建築,有許多中西衝突融合之美,例如:正門前有傳統民居「凹壽」前廊,前檐卻是西式「女兒牆」;傳統台灣紅瓦斜屋頂,卻開有西式三角形氣窗;屋脊立有西式教堂的小帽尖 (Pinnacle),而小帽尖卻又是中國尖塔造型;左右兩廂開有門窗,卻有西式圓拱形「雨披」及百葉窗;山牆有傳統廟宇的泥塑鵝頭飾,但圖飾卻是西式的波浪與船錨,象徵馬偕飄洋過海來到淡水並決意定居在此。
新北市淡水真理大學牛津學堂 (Oxford College,理學堂大書院), 融合基督教教義風格於台灣傳統四合院建築。
馬偕博士 (註) 於台灣傳教期間,親手規劃、監工、興建,峻工於1882年7月26日,均衡對稱坐北朝南的台灣傳統兩進兩護龍四合院建築 (目前第二進屋舍已拆除)。
註:馬偕博士 (George Leslie Mackay),中文名字偕叡理 (叡,注音: ㄖㄨㄟˋ,音同瑞),是台灣北部教會的創始者。他在宣教、醫療和教育上的影響,不僅改變了淡水的文化風貌,也成 了淡水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詳細介紹:馬偕博士略傳
正門前有傳統民居「凹壽」前廊,前檐卻是西式「女兒牆」。
屋脊立有西式教堂的小帽尖 (Pinnacle),而小帽尖卻又是中國尖塔造型,代替十字架。原建築有八座中國尖塔小佛塔,現今只剩六座。
左右兩廂門窗有西式圓拱形「雨披」及百葉窗,山牆有傳統廟宇的泥塑鵝頭飾,但圖飾卻是西式的波浪與船錨,象徵馬偕飄洋過海來到淡水並決意定居在此。
建材使用清水磚與閩南瓦,皆由廈門運入,其中小紅磚外面刷以油漆,以防風雨,且其尺寸比本地稍扁而且長。磚牆黏著的三合土,是以蒸熟的糯米,加上石灰與烏糖汁混合搗製而成。
牛津學堂內部有豐富的馬偕博士文物展示,值得參觀 (禁止攝影)。
建築特色為突顯基督教教義風格之建築,外牆開口部重複使用象徵「虛心祈禱的手」的尖拱造型語彙,不論在主體建築造型或附屬空間造型皆以此隱喻的主題呈現。
北面東西兩側之對稱尖塔,基層以扶壁向上層層退縮,用二丁掛面磚以配合本校及紅毛城之英國領事館的清水紅磚建築,在主體建築部分更以三角形屋頂平面象徵三一真神之屋頂造型,塑造本建築之獨特風格。(參考自真理大學大禮拜堂建築誌要)
真理大學旁的淡水女學堂 (真理街上,目前是純德小學),全台灣女子首學,馬偕博士與妻子張聰明創設於1884年。 (未開放參觀)
西元1909年,吳威廉牧師建了這棟紅磚洋樓作為其寓所。後來明有德、孫雅各兩位牧師 (淡中代校長) 也居住過此樓,因而俗稱此樓為「牧師樓」,目前為真理大學教職員辦公室。
牧師樓旁邊有一間比牧師樓更早建好,風格相同的姑娘樓 (照片遠方),提供當時來台的女宣教士一個合適的住所,由於最先入住的是高姑娘、金姑娘,淡水人就稱它為「姑娘樓」,目前為真理大學的校長室。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
電話:02 2621 2121#1061
開車:國道1號→五股出口下→往北走新台五路→經成泰路→過關渡大橋→接民權路→中正東路→中正路→真理街。
停車場: 中正路往滬尾砲臺方向,過紅毛城 (中正路與真理街接會口) 100公尺處,右方有收費停車場。
大眾運輸
1.客運:搭乘指南客運樹林-淡海線,三重客運淡海-板橋線,於紅毛城站或真理大學站下車。
2.捷運轉乘公車:至捷運淡水站搭紅36、紅38、紅51、837、869、870、871、872、873至真理大學站或紅毛城站下車。
貼心小建議:若時間及體力許可,一定要順道遊 [淡水區紅毛城] 及 [淡水海關碼頭]。
淡水區紅毛城 滄海桑田 主權更迭中見證台灣史
從西元1628年到1980年的352年間,紅毛城歷經西班牙、荷蘭、明鄭、清朝、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美國、中華民國九個國家(朝代)的管理或代管,這九個國家(朝代)的旗幟都曾在紅毛城的天空飄揚過,為紅毛城的滄海桑田,台灣主權更迭中留下見證。
新北市淡水海關碼頭 重力式岸壁構造 遙想百年前的港口繁華
新北市淡水海關碼頭,位於紅毛城對面,淡水老街河岸西側最底端,2014年10月 24日正式開放的新景點。河岸步道保留全長約150公尺的重力式岸壁構造碼頭、「繫船柱/繫船石」與供船上下貨的「登船口」等古蹟,重建部份有英國領事船 屋、倉庫二棟及二層洋樓 (碼頭高級作業人員官舍) 等,在此可遠望觀音山,遙想百年前淡水(滬尾關)的港口繁華,欣賞淡水夕陽西照美景。
歡迎加 LINE@夫子,追蹤 [夫子] 的新文發表
分享好文給 LINE 好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