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台灣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最美麗的高山湖泊。潭面以拉魯島 (Lalu) 為界,東側形如日輪,西側狀如月鉤,湖面清澈碧綠水氣氤氳,群山環抱山水輝映宛如山水圖畫。日月潭的美,不分季節,不分時刻與天候,變幻萬千的綺麗風姿,總讓人百看不厭讚嘆不絕!搭乘日月潭低碳電動船,無震動、無噪音,更沒有刺鼻柴油味,悠遊潭面水花輕濺,潭面沁涼微風拂來,眺望層次分明的山巒變化,詩畫般的意境讓人流連忘返。伊龍閣灣邵族風味餐廳位於伊達邵碼頭旁最熱鬧的商店街,在地經營已有二十餘年之久,是遠近馳名、有口皆碑的邵族風味餐廳。

前言:Zintun Gulisav 日月潭原鄉部落巡禮,由日月潭伊達邵 (邵族) 出發,串連潭南、地利 (達瑪巒) 及雙龍等 3個布農族原住民部落,在部落導覽老師深入淺出的帶領下,認識不一樣的部落風貌,是兩天一夜精彩的原住民文化體驗旅行。

第一站:搭日月潭低碳電動船,認識日月潭伊達邵 (邵族)

日月潭的邵語稱為 Zintun,名稱首見於道光元年 (1821),台灣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最美麗的高山湖泊。潭面以拉魯島 (Lalu) 為界,東側形如日輪,西側狀如月鉤,湖面清澈碧綠水氣氤氳,群山環抱山水輝映宛如山水圖畫。

景色優美的日月潭一共有四處碼頭:水社碼頭、伊達邵碼頭、朝霧碼頭與玄光寺碼頭,其中以伊達邵碼頭所屬的日月村,人口聚集最多,最為繁榮。日月村原稱德化社,是邵族人聚居的部落,「伊達邵,Ita Thao」在邵族語是「我們是人」的意思,伊達邵碼頭是這次 Zintun Gulisav 日月潭原鄉部落巡禮的集合點,也是起點站。 

伊達邵碼頭

伊達邵碼頭上,Q版貓頭鷹造型的資源回收桶。

伊達邵碼頭觀景台

「浮田」是邵族先民誘捕魚蝦的方法,用竹排或膠筒做材料,綁成大片的浮台,上面鋪覆少許土壤,再種上野薑花之類的花草,吸引魚蝦前來覓食產卵,便易於撒網捕捉。隨時代演變,「浮田」規模變大而變成「草排」,目前主要是提供奇力魚或曲腰魚魚在浮架上產卵,避免日月潭進行抽蓄水力發電運作時,水位出現太大落差,魚卵被沖走流失。

伊達邵遊客中心 

領隊購買日月潭低碳電動船船票

一般柴油遊艇

低碳電動船 [希望之星],為克服電池供電較傳統動力不足的問題,採用低阻力雙胴體船型。

電力推進動力除搭有鋰鐵電池與太陽能光電板外,另外還加裝了國內首見的氫燃料電池來輔助續航力,在航速六節之下皆可續航行八小時,船上可搭載乘客 85人。

電動船的特色在於重視室內自然通風與空氣流動性,完全發揮電動船無煙無臭之特性。

導覽老師,邵族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高榮輝先生。導覽老師表示邵族的祖先是追逐白鹿翻越阿里山來到日月潭定居的,人口目前只有 760人(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5年/01月18日查閱),學界將他們歸屬於鄒族,但從語言、文化、服飾、體質等特徵來看,邵族與鄒族卻有許多明顯的不同,因此發起正名運動,在 2001年8月8日正式正名為邵族。目前實際住在日月潭區的人數約有 100人。

搭乘日月潭低碳電動船,無震動、無噪音,更沒有刺鼻柴油味,悠遊潭面水花輕濺,潭面沁涼微風拂來,眺望層次分明的山巒變化,詩畫般的意境讓人流連忘返。

遠眺水社碼頭            

拉魯島 (Lalu),日月潭中小島,亦是邵族人最高祖靈 Paclan 的居處,邵語稱為 Lalu,清代稱為珠嶼,日治時期則稱玉島,台灣光復後被稱為光華島。民國88年 (1999)「九二一大地震」後,南投縣政府將光華島正名為拉魯島 (Lalu),以表對邵族人的尊重。

[白鹿傳說]

邵 族人說他們的祖先原來住在阿里山,也有另外一說,說是原來住在台南府城附近。在很久很久以前,邵族的一隊獵人在山中打獵時,發現了一隻肥碩的大白鹿,大夥兒於是驅趕著獵狗,一路翻山越嶺地追大白鹿,邵族祖先在追逐白鹿進入深山後,沿路在樹林上以獵刀削下一片樹皮做為路標記號,追了好幾天正當大家精疲力盡時,看到眼前竟然展現出一片湖光水色,邵族人追逐的那頭白鹿走投無路,衝入了湖泊之中,大白鹿後來化身為白衣仙女,在當天晚上托夢給族中長者,告知他此地物產豐碩,如善加經營必能使整個族群的人安居樂業。於是獵人們便待在土亭仔(Puzi)一帶狩獵,還獵得許多山羌。

此外,就如白衣仙女所說,在白鹿消失的湖泊中,有許多魚群悠遊其中,隨行的長者族人把撈得的魚類謹慎地先試食一番,不但沒有中毒,而且發現湖中的魚群美味可口到極點,其後才允許青壯年的族人食用。大家真是高興極了,湖泊區不但景色優美怡人,而且湖中有那麼多取之不盡的魚類,這真是上天賜給族人安居的好處所,於是趕緊循著削下樹皮的記號回到原社去帶來族人,從此邵族就在日月潭定居下來,日月潭變成了他們的故鄉。 (原文轉載,出處:交通部觀光局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官網,http://www.sunmoonlake.gov.tw/)

拉魯島 (Lalu) 白鹿雕像

[茄苳樹王]

邵族的祖先在逐鹿到日月潭之後,決定從此定居日月潭,當時的lalu (珠仔山、珠嶼、今拉魯島) 水邊有一株奇大無比,茂盛翁鬱的茄苳樹,邵族的祖先們在茄苳樹下立誓:願意子孫世世代代長居於此,祝願族勢如茄苳樹的嫩葉,年年更新萌芽,茄苳樹每滋萌一片新葉,即代表族中又增一壯丁,邵族永遠如茄苳樹一樣茁壯長青。此後邵族確確實在日月潭週遭的水沙連地區闖盪出一片天地,可是好景不常,漢人覬覦日月潭附近的沃腴,漸漸的滲入了水沙連。

終於爆發了激烈的戰鬥,邵族人在茄苳樹王的庇祐下所向無敵,戰無不勝,把侵入的漢人打得焦頭爛額。漢人首領在無計可施的窘境下,探聽到茄苳樹工的靈驗,於是派人暗中破壞茄苳樹,先是用斧頭去砍斷:但是無論砍得多厲害多嚴重,第二天茄苳樹王仍然完好,復原如初。後來漢人首領夢見有人指點他,若要弄死茄苳樹只有請出「撩牙精」。 漢人起先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所謂「撩牙精」就是鋸子,於是連忙派人使用鋸子鋸倒了茄苳樹,又為了唯恐茄苳樹王迅速復原,再用長銅釘釘往茄苳樹根,潑上黑狗血後,以大銅蓋蓋住主幹的樹莖。茄苳樹王被徹底毀壞後,邵族族人的族勢開始衰頹走下坡,接著又連續好幾年流行大瘟疫,邵族族人的人丁損失慘重,傷心及驚恐之餘只得放棄了lalu,分散到周遭各地謀求生路,從此,邵族就不再是水沙連內山的霸主了。 (原文轉載,出處:交通部觀光局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官網,http://www.sunmoonlake.gov.tw/)

[貓頭鷹,邵族人的吉祥鳥]

導覽老師表示邵族人視貓頭鷹為吉祥鳥,相傳部落女孩將受傷的貓頭鷹帶回家照顧,但在父母的強力反對下,只好野放,但約定再相會。從此以後;只要婦女有人懷孕,都會看到貓頭鷹高站屋頂,與聽到貓頭鷹的咕咕叫聲,預知婦女的懷孕。

導覽老師強調,網路上有關邵族人吉祥鳥貓頭鷹,還有另一種傳說:少女未婚懷孕被父母趕出家門,死後變為貓頭鷹飛回部落提醒懷孕婦女,要珍惜自己愛惜生命,是以訛傳訛的說法。

中停玄光寺碼頭

玄光寺碼頭必吃 [金盆阿嬤香菇茶葉蛋]

玄光寺前平台是眺望日月潭拉魯島 (Lalu) 最佳點

日月潭的美,不分季節,不分時刻與天候,變幻萬千的綺麗風姿, 總讓人百看不厭讚嘆不絕!

玄光寺,因為當初規劃為臨時安奉玄奘法師頂骨舍利 (注一),所以沒有碧瓦朱柱映照,但也樸實清雅。 

注一:在中日戰爭期間,日本人在南京取走玄奘法師的頂骨舍利,戰後送給中華民國佛教協會部分頂骨舍利,1955年迎靈骨來台,1958年安奉於日月潭畔的玄光寺。1965年11月,玄奘寺落成後,頂骨舍利已移奉於玄奘寺。

玄光寺,供奉玄奘大師的金身,上懸「民族宗師」匾額

寺前的這塊刻有「日月潭」及「玄光寺」的大石頭,是遊客留下「到此一遊」的熱門景點,長長的排對人龍熱鬧非凡。

潭邊的釣魚小筏,是釣客的最愛。

邵族四手網 ,靠潭為生的邵族有別於其他高山原住民族的謀生技能,在有著拱型小屋的竹筏前端,張著一張正方形的大網,傍晚時分將大網放置於湖中,在大網的最上方點著燈光,藉以吸引潭中以奇力魚為主的魚群聚集,到了半夜,漁人在將大網收起,就有豐盛的魚獲。

日月潭土亭仔燈塔 (又稱日月潭燈桿),建於1987年,是僅有不靠海岸的燈塔,塔高 6公尺是全世界最矮小的燈塔,但卻是全世界最高 (海拔 754公尺) 的燈塔。

導覽老師指著潭邊枯倒水面的樹木,憂心的表示目前日月潭因為觀光船過多,加上高速行駛的船會造成波浪沖刷潭邊邊坡,加速日月潭淤積。電動船具有低耗能、低震動、低污染的優點,雖然船速較低,但6到8節的航速正是最適合遊湖的速度,例如德國的萊茵河、國王湖均規定航速上限為6節,才能讓乘客在搭船的時候真正享受到湖光山色。

日月潭船屋 (當地從事捕撈的工作小屋)

返回伊達邵碼頭

---------------------------------- 我是分隔線 --------------------------------------
伊龍閣灣邵族風味餐廳位於伊達邵碼頭旁最熱鬧的商店街,在地經營已有二十餘年之久,是遠近馳名、有口皆碑的邵族風味餐廳。

伊達邵碼頭旁最熱鬧的商店街,販賣各式在地農特產品及風味小吃。

伊龍閣灣邵族風味餐廳,[伊龍閣灣] 就是邵族語的 [歡迎光臨]。

價格公開,各式合菜組合任君挑選,也可單點。

簡單的內部裝潢,乾淨明亮。        

八菜一湯合菜


左上:白斬水晶雞                          右上:山羌炒空心菜
左下:炒嫩筍                                右下:炒生鮮香菇

第一次嚐山羌肉,甜甜的,應該是廚師有用糖汁上色及醃過。


左上:清蒸鱸魚                             右上:炒山蘇
左下:石板山豬肉                          右下:刺蔥煎蛋

脆筍排骨湯       

伊達邵碼頭商店街,品嚐日月潭特產。


左上:總統魚,俗稱曲腰魚            右上:奇力魚
左下:潭蝦                                右下:苦甘魚

酥炸的日月潭特產:總統魚、奇力魚、苦甘魚及潭蝦 

邵族碳烤小米麻糬 (白鰻麻糬),過去只有在邵族祭祖時才吃得到白鰻麻糬,祭拜完後會將白鰻麻糬分給小孩吃,期待他們快點長大。現在白鰻麻糬成了日月潭邵族特色美食,用小米和旱稻米搗成的麻糬,順著竹籤做成鰻魚造型,放在爐子上烤,烤好的白鰻棒,可甜可鹹任選 2種沾料,外脆內軟口感香Q相當特別。

花生加煉奶的邵族碳烤小米麻糬 (白鰻麻糬)

---------------------------------- 我是分隔線 --------------------------------------

Zintun Gulisav 日月潭原鄉部落巡禮,行程規畫、導覽、餐飲及住宿安排,聯絡窗口:
夏莎工作室 田美玲小姐
電話:0939-364453
地址:南投縣信義鄉雙龍村光復巷31號

 

日月潭伊達邵碼頭,如何去:
地址: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村伊達邵
經緯度:120.936167、23.853419

自台北南下
‧路線A國道3號→霧峰系統交流道( 國道6號 ) →愛蘭交流道下( 接省道台14線往埔里 ) →埔里 ( 接省道台21 線) →魚池→日月潭‧路線B國道1號→彰化系統接國3南下→霧峰系統交流道( 國道6號 ) →愛蘭交流道下( 接省道台14線往埔里 ) →埔里 ( 接省道台21線 ) →魚池→日月潭‧路線C國道3號→草屯交流道下接省道台14線往埔里→埔里接省道台21線往魚池→日月潭

自台中出發
‧路線A台中→中投快速公路→中投交流道下接國道3南下→霧峰系統交流道( 國道6號 ) →愛蘭交流道下( 接省道台14線往埔里 ) →埔里 ( 接省道台21線 ) →魚池→日月潭‧路線B台中→台中路→大里→國光路→霧峰→省道台14線→草屯→省道台14線→埔里→省道台21線→魚池→日月潭

自高雄北上
‧路線A國道1號→台78線快速道路→國道3號→由竹山交流道下→集集 ( 接省道台3線轉省道台16線 ) →水里 ( 接省道台16線 ) →至日月潭 ( 接省道台21線 )。‧路線B國道3號→由竹山交流道下→集集 ( 接省道台3線轉省道台16線 ) →水里 ( 接省道台16線 ) →至日月潭 ( 接省道台21線 )

台灣好行日月潭

路線、票價及套票,詳細內容請見官網:http://www.sunmoonlake.gov.tw/smlbus/bus.asp


日月潭伊龍閣灣邵族風味餐廳 (邵族毛家),如何去:
電話:049-29850298
地 址: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村義勇街101號
營業時間:午餐(AM11:00~15:00)、晚餐(17:00~20:00) ※每周二公休。

---------------------------------- 我是分隔線 --------------------------------------

Zintun Gulisav 日月潭原鄉部落巡禮,各點位置 (黃色)。

Zintun Gulisav 日月潭原鄉部落巡禮 第二站:潭南部落布農族文化,潭南國小圖書館「知識的小米倉」,潭南天主堂耶穌聖像俯佑居民

寧靜的南投縣信義鄉潭南部落和平巷,因為我們的到訪打破該有的寧靜,一群潭南國小的小朋 友開心的高喊客人好!,興奮的圍著我們跑跳,好可愛!九二一地震 (1999/09/21) 後改建的潭南國小是目前被評為全台灣最美麗、最具布農族特色的校園,眺望台、石板疊砌及小米倉位置的設計,都是布農家屋最明顯的識別元素,讓人印象深刻。 位處高點的潭南天主堂,設計中保留原住民傳統建築特色,高大的耶穌聖像居高臨下,張開雙臂俯佑居民。寧靜街道旁有一棟以布農族傳統石板蓋成的的文化會館,是布農族家屋最完整的呈現。狩獵是布農文化的核心之一,[獵人的家] 屋裡擺滿獵人捕獲的動物頭骨及狩獵工具,樑上吊掛著各式曬乾的小米,充滿著原始神秘的力量。

 

Zintun Gulisav 日月潭原鄉部落巡禮 第三站:地利村 (達瑪巒部落) 土虱灣攝影家的最愛  姑姑山有寶藏

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位於台16線公路,是濁水溪上游的河畔部落,其部落原名為達瑪巒 (Damaluan)。海拔550公尺的台16線 32.2公里處,濁水溪穿越峽谷形成的一個360度對稱完美的大曲流,因為外形與土虱魚頭相似而得名 [土虱灣] ,而奇特的大曲流地形更是攝影家的最愛。相傳土虱灣身後的那塊突出的山脊,就是南投信義鄉最著名的寶藏山 [姑姑山],日軍戰敗後,第八軍團於撤退時,將300噸黃金藏匿此處,被挖掘的大坑露出藏金洞穴入口,真的有寶藏嗎?

 

Zintun Gulisav 日月潭原鄉部落巡禮 第四站:地利村 (達瑪巒部落) 地利天主堂 Tina 香草園  達瑪巒文化藝術團 布農族八部合音

921大地震和 桃芝颱風土石流,讓我們的大地母親受到嚴重的傷害,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 (達瑪巒) 在地利天主教堂修女的協助下,經由台中區農業改良所的輔導,部落婦女們堅持無農藥與使用有機肥料,栽種香草植物並製作數種香草茶包、香草泡澡包和香草鹽等 產品。達瑪巒文化藝術團集合老、中、青族人,以自然、傳統及創新的方式,演藝布農族傳統祭儀歌謠與舞蹈。八部合音,布農族的祈禱小米豐收歌,渾然天成的和 音,是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音方式。

 

Zintun Gulisav 日月潭原鄉部落巡禮 第五站:布農族烤全豬令人食指大動,玉山山脈迎日曦眺望美麗的日月潭

傍晚時分入住南 投縣信義鄉雙龍村雙龍客棧,中庭的布農族烤全豬,香味撲鼻令人食指大動,除了美味佳餚,部落族人也用心安排了精彩的晚會,滿滿的熱情款待,雖然夜晚低溫零 下一度 C,卻讓人熱血沸騰。清晨時刻四輪傳動車一路爬升到玉山山脈雙龍段海拔1350公尺,日曦灑落山巒,光影變化萬千,眺望美麗的日月潭。

 

Zintun Gulisav 日月潭原鄉部落巡禮 第六站:向布農獵人學習狩獵智慧 認識雙龍部落好工藝 布農美食饗宴大進化

南投信義鄉雙龍 部落的長城高山休閒農場,海拔將近1600公尺,這裡是私房賞櫻祕境,除山櫻、八重櫻、吉野櫻,還有罕見的綠近畿豆櫻,在這裡除了賞櫻,還可以向布農獵人 學習狩獵智慧。雙龍部落有多位工藝達人:夏莎工作室、 邁阿尚藝術工作坊、迪克斯布農工藝坊 ,值得探訪參觀與購買。部落以浮雕方式將布農傳統神話故事:說謊的狗、人蛇大戰、眼睛被射傷的太陽等,製作在部落駁坎壁面,成為有趣的故事牆。雙龍部落布農風味餐在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的輔導下,布農美食饗宴大進化,以新鮮在地食材入菜,從前菜、湯品、主菜到甜點,做出一套最貼近布農族 文化的美食料理。

歡迎 g+1 或 按 "讚" 轉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夫子 的頭像
    夫子

    夫子。旅食趣

    夫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