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關山鎮農會休閒旅遊中心 (米國學校),除了可以 [看米、聽米、吃米、玩米、買米] 外,牆壁上的創意卡通彩繪,發揮想像力及表演天分,  將自己融入圖畫,可以 [演很大],讓虛擬與實境交互搭配,拍出有趣照片,超好玩的!關山海端崁頂部落布農族生活體驗,在蓋亞那工作坊學習用腳幫糯小米脫粒,用杵打糯小米,最後完成的黏稠糯小米,滋味讓人驚喜!在馬提亞的店學習布農族獵人的智慧,還可以依季節買到好吃的水蜜桃或肚臍橙,點一杯老闆娘自製的奶酪淋上一匙洛神花醬,聽馬提亞說故事,是完美的下午茶。

過去的碾米廠穀倉蛻變成米國學校 (台東關山鎮農會休閒旅遊中心)

綠色彩繪牆壁,可愛的 [米寶寶] 熱烈的招手,歡迎遊客的到訪。

遊客們在這裡除了參觀碾米器具外,還可以認識各種類的米,通過 [玩米]考試,還可以帶回 2公斤的關山米當伴手禮,也能在販賣中心買到各式關山好米及台東在地農產品。古早碗公飯是古早農家插秧及收割時的美味午餐,其中的好滋味,只有吃過的人才知道。

           

米國學校 (台東關山鎮農會休閒旅遊中心) 碾米器具

地板上的 3D 互動立體畫 (夫子!你沒有認真聽導覽老師解說,還在這裡拍照,不乖!)


[玩米] DIY 可以認識各種類的米,通過考試,還可以帶回 2公斤的關山米當伴手禮。

導覽老師詳細介紹米國學校 (台東關山鎮農會休閒旅遊中心) 各式碾米器具,及米國學校成立的機緣及過程。

現場備有各式米樣品,讓學員可以看得到,也摸得到,讓米知識不再是生硬難記的文字或照片。     

通過 [玩米]考試,才可以將關山好米帶回家。考題就是要各種米 [稻穀、 粗糠(稻殼)、糙米、屑米、胚芽米、米糠、粗碎米、細碎米、雜色米 、良質米],依順序正確的裝入10個小玻璃瓶裡。               

            


導覽老師示範如何正確裝米

通過 [玩米] 考試,可以將 2公斤的關山米,及自己裝填的米樣本帶回家當伴手禮。

展售空間寬敞明亮,各式關山特色商品陳設井然有序。

            

米國學校 (台東關山鎮農會休閒旅遊中心),除了可以 [看米、聽米、吃米、玩米、買米] 外,牆壁上的創意卡通彩繪,發揮想像力及表演天分,  將自己融入圖畫,可以 [演很大],讓虛擬與實境交互搭配,拍出有趣照片,超好玩的!

                                      

虛擬與實境交互搭配,拍出有趣照片,超好玩的!

                               

發揮想像力及表演天分,  將自己融入圖畫,可以 [演很大]

台東大學美術系師生的彩繪,處處充滿童趣及躍動式的想像。

看到這幅生動的山豬追女孩,彷彿可以聽到小女孩邊跑邊叫的驚嚇聲。

將生活事物融入畫中,物不只是物,是畫的一部份。

彩繪給舊建築新的詮釋,新的視覺享宴。

媽媽米香園的古早碗公飯是古早農家插秧及收割時的美味午餐,其中的好滋味,只有吃過的人才知道。

說起 [田媽媽餐廳],可能很多人都會以為老闆是為姓田或夫姓姓田的女士開的餐廳,不是喔![田媽媽餐廳] 是一個品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透過各地農會家政班,組織台灣各地每日辛勤努力,又有著精湛手藝的婆婆媽媽們所開設的美食餐廳,以在地新鮮食材,在三低一高 (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維) 的健康料理概念,提供在地旅遊可口、健康且具地方特色的田園料理。

台東關山鎮農會休閒旅遊中心 (米國學校),近日推出 [關山海端崁頂部落布農族生活體驗],由米國學校接駁出發。

蓋亞那工作坊,布農族糯小米生活體驗

蓋亞那工作坊門口盛開的白雪木 (又稱聖誕初雪、聖誕雪花),是耶誕節美麗的祝福。

導覽老師胡先生透過布農族板曆,說明布農族一年的耕作及狩獵日程。

布農族板曆,記錄布農族一年小米的耕作及狩獵日程。

在台灣的原住民中,布農族是傳統祭儀最多的一族。由於對於小米收穫的重視,因而發展出一系列繁複而長時間的祭祀儀式。

12月天,屋頂曬著小米,對照布農族板曆最後一項 [取穗祭 (進倉祭)],好寫實!

學習用 [腳] 幫糯小米脫粒,用 [腳]

沒錯,就是用腳,用力踩!用力搓!就對了!

接著進行打糯小米去殼,將脫粒糯小米放入木缽,用杵用力打。這打糯小米去殼是有技巧的,必須要準確的打在砵的中央凹槽,否則糯小米會四處跳出砵外。           

雙人用杵打糯小米更是有技巧,除了要入缽準確,還要有節奏感。

抖動竹籠,利用風力將糯小米殼吹走。

糯小米放入大鍋,加少許水,用大湯勺攪勻,糯小米開始糊化變得黏 Q。

                               

小米為禾本科一年生作物,又名「栗」,是台灣原住民日治時期及台灣回歸初期的主要糧食,用於炊飯、煮粥、製飴、及釀酒等,風味特殊。小米雖屬於雜糧作物,但是種類較多,包括粳性小米、糯性小米、黃小米、白小米、綠小米、黑小米及香小米等。

糯小米經過在水煮成粥時,會呈現黏稠糊狀,最後完成的黏稠糯小米,沾黑糖粉及巧克力碎片吃,滋味讓人驚喜!QQ 的,口感有點像麻糬。

糯小米竹筒飯              

                
蓋亞那工作坊自製商品: 手工肥皂 (左上)、手工果醬 (右上)、泡菜 (左下)、酒糟肉燥(右下)。             

去殼小米      

蓋亞那工作坊,如何去:

地址:台東縣海端鄉崁頂村中福39號
聯絡人:胡天國
電話:089-812752 / 0933-799263 

 

馬提亞的店學習布農族獵人的智慧

導覽老師馬提亞,示範布農族獵人的陷阱裝置及使用。

導覽老師馬提亞將枯枝落葉收集起來然燃燒,最後的灰燼成為果樹重要的磷肥來源,是大自然循環利用的智慧。

樹豆,原住民每年冬季採收,樹豆去莢取豆仁,直接煮食,晒乾儲存。用樹豆燉煮豬肉,可以神奇般將豬肉的油都吸光,吃起來不油膩。特別在家族人團圓、喜慶等大日子,燉煮樹豆山豬頭湯,成為餐桌上最美的佳餚。

聽馬提亞說故事,馬提亞老師將布農族的生活智慧,繪製在牆壁上。

八部合音,每年1月至3月小米收獲季節的祈禱小米豐收歌,是布農族傳統祭典音樂,被學者誤稱為八部合音,布農族人稱為「Pasibutbut」。雖然名為八部,實際人數並非限於八人,可增加至十二人,以人聲方式發出韻母聲進行和聲。

布農族打飛鼠是有禁忌的,只能獵殺公飛鼠。  

                                 


剛剛在蓋亞那工作坊有親身體驗打糯小米去殼,知道這打糯小米去殼是有技巧的,必須要準確的打在砵的中央凹槽,否則糯小米會四處跳出砵外。雙人用杵打糯小米更是有技巧,除了要入缽準確,還要有節奏感。

馬提亞老師指著牆上畫作說,右邊的媳婦打小米的姿勢及技巧不對,小米四處跳出砵外,左邊的婆婆張口 [碎碎唸],右邊的媳婦只好默默接受無奈苦笑。其實婆婆要多體諒媳婦媳婦身懷六甲,肚子太大,無法將腳尖頂著缽,無法準確的將杵打在砵的中央凹槽,所以小米會四處跳出砵外

                              

馬提亞老師利用水蜜桃枯枝及果仁,裝飾房屋外牆,美化環境。

牆角下的整排石頭,是馬提亞老師從山上的老家一個個搬下來的。

在這裡,還可以依季節買到好吃的水蜜桃 (3月)或肚臍橙 (12月)。

12月是 [肚臍橙] 的產季

為何叫 [肚臍橙] 呢?因為 [肚臍橙] 的果實頂部會生出一個小複果,而這個小複果的形狀就像人的肚臍一樣,因此取名 [肚臍橙]。

[肚臍橙] 酸甜好滋味!(馬提亞的店提供到府收現宅配,電話:089-811457)

自產柳丁   

品嚐過 [肚臍橙],馬提亞老師請團員們將果皮留下,馬提亞老師表示,他可以利用果皮,製作天然的清潔劑,好環保! 

                             

點一杯老闆娘自製的奶酪淋上一匙洛神花醬, 聽馬提亞老師說故事,是完美的下午茶。

馬提亞的店,如何去:
地址:台東縣海端鄉崁頂村2鄰中福33號
電話:089-811457

歡迎 g+1 或 按 "讚" 轉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夫子 的頭像
    夫子

    夫子。旅食趣

    夫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