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二結王公廟 (鎮安廟) 是蘭陽平原重要的宗教據點, 更是二結地區民眾的信仰中心. 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五日王公生的過火, 也是台灣規模最盛大的過火民俗活動. 信徒抬著神轎或抱著神像, 衝過高約1.5公尺, 寬約1.2公尺, 長約2公尺的重達一萬二千多斤燃燒的火炭山, 的確讓人屏氣凝神, 目不轉睛.
宜蘭二結王公廟 (鎮安廟) 奉祀的是古公三王, 相傳在清乾隆五十一年 (西元1786年), 原籍褔建省漳浦縣湖西坑的廖地身上背著老三王公的神像, 渡過險惡的噶瑪蘭濁水溪 (現今的蘭陽溪) 至蘭陽平原, 依循王公的示落腳在二結.
古公三王, 據說是南宋末年, 元兵南下的一路反抗軍, 這路反抗軍撤至漳州漳浦, 反抗軍的三位首領為結拜兄弟, 大哥柳信; 精通醫藥, 二哥葉誠; 善於堪輿風水, 三弟英勇; 長於道術伏魔捉妖.
三兄弟屢為居民治病及消災解厄, 甚受鄉民敬重, 也跟鄉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後來元兵追至漳浦, 終因寡不敵眾而壯烈犧牲殉國, 鄉民感念三人忠義英烈建廟奉祀, 尊稱為古公三王.
大王公

舊時二結地區有句俗語:「驚王公生, 不驚過年」就是表示王公廟廟會宴客時, 當地民眾所花費的開銷比過年還要多, 因為過年時只是在自己家中度過, 即使吃飯配菜脯也沒人知道, 但廟會大拜拜請客時總要擺場面, 因此民眾反而比較擔心王公生, 由此可看出每年王公過火的花費及盛大, 目前王公過火也成為二結地區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動與宜蘭縣定無形文化資產.
2011/12/04 14:30 現場火炭組工作人員, 使用帶有長柄的扒子及鏟子, 持續的進行著火炭山 (混合了大量木炭及泥土使其悶燒) 的翻整及夯實工作.
場外的遊行隊伍
官將首基本三人組織, 前排 2人為增將軍, 後為損將軍.
想瞭解官將首, 請看這篇文==> 官將首@宜蘭二結穀倉- 五結Yummy芽米金色旅遊
神奇有趣的 [掠童乩] 過程, 所謂 [掠童乩] 就是三王公必須親自去尋回自己專屬的乩童 (三王公當年的代表人; 義子), 藉以顯示其神威顯嚇及法力無邊. 當炭火全部燃燒, 準備工作完成就緒, 而代表三王公主持過火的乩童仍不知道身在何處?三王公的乩童每年都會故意躲起來, 和神明玩捉迷藏遊戲, 總是要由三王公的輦轎親自前往尋找, 才會乖乖就範出來過火.
在進行過火儀式之時, 三王公的神轎便會在廟口 [發輦], 然後衝向村裡去 [掠童乩] ; 令人稱奇的是在冥冥之中王公似乎都知道乩童躲在哪裡? 否則二結地區幾千戶人家, 要王公挨家挨戶搜尋, 恐怕也不是輕易之事.
當王公輦轎發現乩童時, 乩童隨即起乩, 在臉頰兩側穿上銅針, 然後隨輦轎回到過火場地進行過火儀式.在過
火儀式進行前, 所有的神轎以及要參加過火儀式的個人, 在黑狗旗 (共 3支) 與五營旗 (共 5支) 的引領下, 繞行過火場地, 作法淨化過火場地.




由於過火是一項高危險性的民俗儀式, 因此事前的準備工作愈顯重要, 過火之前要先施法勒符, 以維護火場安全, 也能安定過火信徒心理, 克服恐懼感. 其中最重要的儀式是 [摔鹽米], 在民俗信仰中, 鹽米可以化為雷電火石驅逐惡煞, 普遍應用在各種除煞儀式中. 在物理學上, 鹽可以降低溫度, 減低過火者燙傷的可能性.

2011/12/04 台視宜蘭二結王公廟過火報導
台視新聞影片分享, 影片著作權為台視所有
本文參考資料: 財團法人二結王公廟 FaceBook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8%B2%A1%E5%9C%98%E6%B3%95%E4%BA%BA%E4%BA%8C%E7%B5%90%E7%8E%8B%E5%85%AC%E5%BB%9F/238072556225151?sk=info
二結王公廟過火 - 宜蘭縣五結鄉長簡松樹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c0952451166/article?mid=564&prev=56
歡迎 g+1 或 按 "讚" 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