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洞是位於基隆港口邊仙洞巖旁的天然海蝕洞,基隆市政府在洞內加設燈光,並鋪設碎石步道,方便遊客行走並防止溼滑,進入洞中冷冷的空氣迎面而來,加上洞頂的滴水及昏暗,讓人有種探險的樂趣。在最深遠的洞內石壁上,有著天然風化形成的岩石像節理,就像是人的手掌及五指,唯妙唯肖有如佛手印,讓人感嘆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各位看官! 要去佛手洞 (岩石像節理就像是人的手掌及五指, 唯妙唯肖有如佛手印, 真是神奇!), 你/妳看了這個指示牌, 你會向右走? 還是向左走?
下午時分, 豔陽高照的一個夏日午後, 筆者(夫子) 來到這基隆佛手洞停車場後的告示牌, 看過告示牌後, 我向左邊走去, 不是說只有 51公尺?! 怎麼就是找不到佛手洞的入口?
跟這位大哥問過路後, 才知道我走錯方向, 去佛手洞是要走指示牌前方的小巷, 不是向左走, 真的是被方向錯誤的指示牌誤導了!
大哥特別交代, 走告示牌前三府王爺廟旁的這條巷子, 要特別注意, 要走巷口有掛滅火器的小巷, 跟著地上的佛手洞圖案走, 就可以到佛手洞.
來到在洞口, 遇到一對可愛的兄弟, 弟弟超活潑的, 他們的阿媽很熱心的要弟弟當我的導遊, 帶我進入佛手洞.
佛手洞是位於基隆港口邊仙洞巖旁的天然海蝕洞, 基隆市政府在洞內加設燈光, 並鋪設碎石步道, 方便遊客行走並防止溼滑. 進入洞中冷冷的空氣迎面而來, 加上洞頂的滴水及昏暗, 讓人有種探險的樂趣.
路徑有點複雜, 還好沿途山壁繪有指示標記, 按指示方向前進, 應該沒錯. 只是部份路徑有點狹窄, 需要低身通過.
基隆市政府在洞內加設燈光, 並鋪設碎石步道, 方便遊客行走並防止溼滑.
在最深遠的洞內石壁上, 有著天然風化形成的岩石像節理, 就像是人的手掌及五指, 唯妙唯肖有如佛手印, 讓人感嘆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岩石像節理就像是人的手掌及五指, 如此唯妙唯肖, 有如佛手印, 真是神奇! (沒打閃光燈照片)
在洞口遇到的這一對可愛的兄弟, 真謝謝弟弟當我的導遊, 帶我進入佛手洞.
佛手洞的另一出入口, 看了洞口的告示牌, 才知道這是入口, 原來我是從出口端進入, 指示牌方向錯了, 應該與仙洞巖同方向.
海蝕洞是如何形成?
位於漲潮最高點 (高水位) 與退潮最低點 (低水位) 之間的岩石, 受到波浪不斷的沖擊, 岩石在乾濕交替、水力作用、溶蝕作用和磨蝕作用的磨損下, 在高水位和低水位之間的岩石出現弱區或弱線, 弱區或弱線日積月累被擴闊和加深, 逐漸形成隧道狀形態的洞, 稱為海蝕洞, 海蝕洞的直徑會從入口處向內遞減.
1. 開車: 開車由北二高基隆端接港西聯外道路, 走中山四路往仙洞方向即可到達.
2. 公車: 基隆火車站搭基隆市公車 301或 302號公車, 至仙洞巖站即可到達.
****************************************************************
值得順道一遊: 基隆仙洞巖 - 基隆地區最大的海蝕洞
位於佛手洞旁的仙洞巖, 為一深約 80餘公尺的海蝕洞, 也是基隆地區最大的海蝕洞, 日治時期這裡曾經是日本神道教的仙洞弁天宮. 仙洞巖洞內寬敞, 內另有一分支洞, 入口及洞道狹窄深邃, 僅能一人通過, 最後的石室, 有天然石桌石椅, 傳說以前有仙人在此修行, 石室底部 供奉一尊石佛, 可能是日治末期入主仙洞的日本七福神之一的弁財天財神. 日治時期的文獻指出, 洞內各處可聽濤聲回音, 因地理變遷, 今日已不復聽見. 仙洞巖洞內壁上刻有多尊佛像以及多座巖中廟, 清朝時期的文人墨寶遺跡及兩尊日本西國三十三所番號第九番與第十番的觀音石佛更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