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木是最受歡迎的木屐材料, 而木屐的由來, 就要從春秋時代介之推的故事說起. 我想大家上國文課時, 老師都會講到介之推的故事, 如果國文老師在課堂上講這段故事時, 能配合苦楝花的照片, 那國文課一定會更有趣. 我也是最近看到很多網友 PO 出苦楝花照片, 才開始注意到這植物, 幾天前, 無意間在桃園虎頭山走一條很少走的步道, 遇到這 2 棵苦楝樹, PO 出來跟網友們分想介之推的故事.
苦楝 (楝, 音同練, ㄌㄧㄢ 4聲, 不是 棟 (音同動, ㄉㄨㄥ 4聲) ㄛ!)
學名: Melia azedarach L.
英文名: China-Berry
產地: 台灣原產,分布台灣原野.
苦楝, 三四月間開花, 花序腋出, 長10~20公分, 白色花瓣 5個, 紫色圓錐花序, 黃色雄蕊 10個.
苦楝, 落葉喬木, 奇數羽狀複葉, 各小葉卵形或披針形, 全緣或有鋸齒.
木屐,是木底鞋子的通稱, 有關木屐的故事, 要從春秋時代介之推的故事, 說起公元前 770年 - 公元前 476年時, 春秋五霸的晉文公早年流亡在外, 生活十分潦倒, 有一次, 面臨饑餓, 臣子介之推割下手臂肉事君, 令文公感動萬分. 晉獻公過世後, 文公被迎回國內就任國君, 宰相介之推不願居功, 偷偷帶著母親到綿山隱居. 文公為了找介之推, 就放火燒山逼他出來, 沒料到介之推意志篤定, 抱著一棵大樹活活被燒死. 文公在哀痛之餘, 就砍下那棵大樹做成木屐, 時時穿著, 並稱呼它為 "足下", 表示對介之推的愛惜之情, 所以, 後人也常用 "足下" 這個名詞稱呼好朋友.
木屐已有悠久的歷史, 木屐材料種類頗多, 有苦楝木屐、苦常木屐、江斧木屐等等, 特別是用苦楝木料做的木屐, 因為苦楝木質輕且不易破裂且耐用, 最受歡迎, 只是現今木屐產品業已式微.
網路文章有人寫說介之推是抱著一棵柳樹活活被燒死, 也有說介之推是抱著一棵苦楝樹活活被燒死, 我個人從古文原句 "柳下做鬼中不見" 推敲, 介之推應該是抱著一棵柳樹活活被燒死.
介之推的故事:
晉文公既傷心又懊悔, 抱著介子推的屍體痛哭. 正要移屍安葬的時候, 發現介子推的身後樹洞裡, 藏著一片衣襟, 上面用血寫了幾行字 :
割肉奉君盡丹心 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中不見 強似伴君做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憶我之時常自省
學名: Melia azedarach L.
英文名: China-Berry
產地: 台灣原產,分布台灣原野
苦楝, 落葉喬木, 奇數羽狀複葉, 各小葉卵形或披針形, 全緣或有鋸齒. 三四月間開花, 花序腋出, 長10~20公分, 白色花瓣 5個, 紫色圓錐花序, 黃色雄蕊 10個.
謝謝,給鼓勵請按個 [讚]!歡迎按 FB小圖示 或 G+小圖示,轉分享!也請按 [追蹤] 在 FB / G+夫子 上追蹤 [夫子] 的新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