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無論是電視新聞或報紙, 都在報導桃園機場第二航廈地下停車場像座大迷宮加上迷魂陣, 看得我是心有戚戚焉, 頗有感受, 這問題終於經由媒體的揭露, 搬上台面討論, 希望機場可以趕快改善. 因為多年前我也曾經在桃園機場第二航廈地下停車場找不到車!
那是好幾年前的事, 桃園機場第二航廈剛開始營運, 朋友從日本回來, 班機是 20:30 我是第一次在第二航廈接機, 很興奮可以藉此機會去二航廈看看, 就把車停到第二航廈地下停車場, 再到迎賓大廳接人.
附註:本 Blog 文章所有使用的照片是 2010/07/20 拍的, 非當年當時的照片, 當時是沒悠遊卡通道的.
通過柵欄, 看到這個指示燈箱, 當時完全不明白為什麼要優先停放 B2層? 為什麼 B2層可以方便進入航廈? 是 B2層有直達電梯到迎賓大廳嗎? 還有為了疏散 B1 層的擁擠?
那天車不多, B1 層還有許多空位, 就直接找個位子停車, 還特別記下位置號碼.
然後就順著指標, 搭了電扶梯, 往迎賓大廳走去.
左邊的手扶梯向上走, 是往地面層. 右手邊的手扶梯向下走, 是往迎賓大廳的.
通過長長的走道, 一路來到迎賓大廳.
日本來的班機準點到達, 21:00 左右, 接到朋友, 我們 2 人有說有笑, 往停車場手扶梯走去.
到停車場的手扶梯陡直向下, 只有一段, 馬上就到達往停車場的長廊.
來到停車場門口, 因為朋友只有一件行李, 我們 2人愉快的拉著行李, 走往停車格.
疑! 停車格沒車, 車怎麼不見了! 我的車被偷走了嗎?! 馬上嚇出一身冷汗, 朋友問我, 會不會記錯位置? 我說不可能, 我有記下號碼的.
2 人於是兵分左右兩路, 左右找尋一下, 看是否真的是我記錯位置了? 我還真的希望是我自己記錯車位號碼, 但可能嗎?
當時心裡一邊盤算, 要先安排朋友坐計程車回去, 然後再去航警局報案. Today is my bad day. (今天是我的壞日子), 也對朋友感到抱歉, 讓他滿身大汗拖著行李, 幫我找車.
停車格一排一排走著走著, 就是沒看到我的車, 這時候; 看到一位警察先生騎著腳踏車, 趕緊招手並大聲呼叫. 警察先生騎著腳踏車過來, 問我發生什麼事, 我說我的車不見了! 他問我車停在那裡? 那一層? 我說 B1層 xx 格, 他笑笑的說, 這是 B2 層啦! 你坐手扶梯上去 B1 層, 就可以看到你的車. 他接著說: 我不是第一個找不到車的人, 已經發生很多次啦!
疑! 我們從迎賓大廳, 不是只搭一次手扶梯嗎? 怎麼會直接到 B2 層, 而且大門出口也沒有標示 B2 層. 真是的.
找到朋友, 2 人回到大門出口, 仔細找找看看, 才發現 B2 層標示遠在旁邊的第二根柱子. 難怪出來時沒看見. 而且先看到第一根柱子上的 B1 字樣, 讓人直覺認為這裡是 B1, 告示應該改為 "隔夜車繳費, 請上樓至 B1 服務中心 INFORMATION"
在此衷心建議及希望機場單位, 可以趕快的立刻的在 B2 層出口正面, 掛上 "此層為 B2, B1 請搭手扶梯向上" 的標示, 提示旅客他們是直接來到了 B2 層.
搭了 B1 向上手扶梯, 結束一場震盪教育. 雖然是虛驚一場, 但也夠嚇人的.
只是心裡一直不明白, 為什麼機場要把主出入口設在 B2 ? 這好像有違常理.
直到這幾天看到下面這篇報導才完全明白.
*************************************************************
桃園機場地下停車場像大迷宮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732778.shtml
全台最大迷宮在哪裡?答案可能是桃園機場。這座大迷宮的動線,不但讓外國人搞不清楚東西南北,連開車到停車場的國人也像「鬼打牆」,隨著桃園一航廈停車場進入整建期,這座大迷宮的迷惑指數也不斷「向上提升中」。
首先,光進入桃園機場的動線,就常讓人抓狂,有民眾在網路上指出,開車要到第二航廈出入境,只要車子錯過入口,就得繞一大圈到前方航科館內迴轉,但航科館的路標並不清楚,如果連這個迴轉都錯過的話,就跟飛機入場重飛一樣,得再繞一大圈到華航城或更前面的交流道「重來一趟」!
要停到二航廈旁的地下停車場,原本設有「剩餘車位資訊顯示」,卻常無顯示,在一航廈停車場施工後,所有車輛都集中到二航廈停車場內,這場「繞著停車場」趴趴跑的遊戲才要展開。
最經典的「迷魂陣」,就藏在第二航廈旁的地下停車場,如果你開車地下一樓停車,在那層樓根本找不到電梯,得先「轉進」到地下二樓,再穿越廢氣濃煙的廊道,走到二航廈地下二樓,再搭電梯上樓到出入境,另外一個方法是,轉到地下二樓後再搭電梯上平面層,如果要到二航廈,你得再進旁邊的陸籍航空辦公室二樓,穿越空中廊道進航廈。
到機場的民眾不論是入出境或是接人,都很趕時間,許多搞不清楚狀況的民眾,常在地下一樓停車場裡「鬼打牆」,更不清楚為何上下樓得搞得如此「迂迴曲折」,旅客黃先生就說,這種動線是設計給「了解環境的人」使用,不熟環境又較沒方向感的民眾,根本是坐困愁城。
原來當初設計地下停車場時,並沒地下一樓空間,這是在停車格不敷使用下,才隔出來的「夾層屋」,卻變成旅客的地下迷宮。交通部最近全面檢視桃園機場,已發現該問題嚴重性,將分別在停車場地下一、二樓,規畫兩座電動手扶梯連接航廈「破解」。
**************************************************************
後記:
2010/07/20 拍照時, 剛好看到 B1 出口處, 來了一批人員, 身上都掛有識別證, 正大聲討論 B1 及 B2 動線, 想必是因為新聞報導的壓力, 正集思廣議, 制定解決這大迷宮+迷魂陣的方案吧!
歡迎 g+1 或 按 "讚" 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