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禮納里 - 瑪家村瑪家穀倉 (Kubav),又稱紅藜工坊,位於屏東禮納里入口處的最高點,橘色特殊造型的建築十分亮眼,餐點運用部落特色食材,小米、芋頭、紅藜、樹豆等入菜,加上手工製作排灣族傳統料理奇拿夫 (CiNaVu),是最具排灣族特色的風味餐。每年的 5至 6月是紅肉李的產季,部落將自產的紅肉李做成風味獨一無二的紅肉李果醬,來瑪家穀倉用餐一定要點一杯紅肉李果汁,鮮紅的果汁中還有果肉,酸甜適中,清涼解膩。離開前,別忘了還要帶一瓶紅肉李果醬當伴手禮,與親朋好友分享旅行的喜悅及感動。
IMG_0891.jpg - 屏東禮納里瑪家鄉瑪家村瑪家穀倉 KUBAV 20150616

前言:有關屏東禮納里 (Rinari)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風災 (又稱八八水災) 重創南台灣,給屏東縣瑪家鄉、三地門鄉與霧台鄉帶來重大災情,瑪家鄉瑪家村、霧台鄉好茶村及三地門鄉大社村等三個災區,因為鄰近台糖土地瑪家農場,政府便 將此三個災區的居民遷至瑪家農場安置,並由世界展望會援助興建瑪家農場永久屋,提供災民居住。經部落與各界討論,將瑪家農場重新命名為「禮納里 Rinari」,意思是「我們一起走,大家一起往那兒去的地方」,另張榮發基金會透過行政院重建會、教育部及屏東縣政府的媒合,於2011年5月18日落成啟用「長榮百合國小」,讓社區學童的受教權獲得保障,部落文化發展奠立根基。

禮納里:瑪家鄉瑪家村、霧台鄉好茶村及三地門鄉大社村位置圖,以和平路為中央線,北高南低的斜坡地,長榮百合國小為中點,北端;瑪家鄉瑪家村和平路的左側,霧台鄉好茶村和平路的右側,三地門鄉大社村則在南端。

有關禮納里 - 瑪家部落
禮納里 - 瑪家村 (部落),族群屬排灣族,遷村前的瑪家鄉瑪家村位於中央山脈大武山山區,由三個家族小部落 (瑪家 Makazayazaya、白鷺 Palur、崑山 Taravakon) 所組成,相傳為排灣族的發源地,部落標高海拔 800公尺,是屏東縣內唯一種植紅肉李的地方。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風災 (又稱八八水災) 受創後,於民國一百年 (2011) 跟隨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村,一起遷村至瑪家鄉瑪家農場安置。對瑪家人來說,移住禮納里不是遷村,而是部落領域的擴展與延伸,是擴居在禮納里。擴居是瑪家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排灣傳統慣習。對瑪家村人來說,並沒有因為遷村政策而放棄了山上的房子和土地。

瑪卡札亞札亞 (Makazayazaya) 在排灣族語中是指「傾斜的山坡地」,意指其部落是居住在溪流坡地上,因此瑪家村 (部落) 居民稱自己是居住在「向上走的部落」。

「瑪卡扎亞」就是撤村前的地名

屏東瑪家鄉禮納里 - 瑪家社區的瑪家穀倉 (Kubav),又稱紅藜工坊。(註)

註:Kubav 排灣語是指穀倉,排灣族傳統上會設置穀倉貯藏物產,以備不時之需,是部落物產儲存的重要地點。

瑪家穀倉位於屏東禮納里社區入口處的最高點,橘色特殊造型的建築十分亮眼。

餐點運用部落特色食材,小米、芋頭、紅藜、樹豆等入菜,加上手工製作排灣族傳統料理奇拿夫 (CiNaVu),是最具排灣族特色的風味餐。
照片餐盤右方長條形包葉食物就是奇拿夫 (CiNaVu,排灣族語),豬肉和芋頭乾 (磨粉) 混合在一起,然後用 [甲酸漿葉 (排灣族的粽葉)] 包裹成長條型,最外面再用芒草葉再包一層,然後以棉繩 (或曬乾的月桃葉鞘絲) 繫緊蒸熟。食用時,只需將最外層包裹的芒草葉去除後,將甲酸漿葉連同內餡一起品嘗。筆者(夫子) 第一次品嘗,超推!
白飯上的小點點是紅藜,台灣原住民耕作百年以上的傳統作物,蛋白質含量高達14%,與小麥相當,為稻米的2倍;其膳食纖維高達14%,為燕麥的3倍,地瓜的6倍。礦物質含量方面,含鈣特別豐富,高達2,523 ppm,為稻米的42倍,燕麥的23倍;鐵質與鋅的含量也很高,分為地瓜的11倍與8倍,被學者取了一個美麗的外號「穀物的紅寶石」。

以小米、糯小米及芋頭製作的粿物也很特別,都是第一次嚐到。

小米
IMG_0897.jpg - 屏東禮納里瑪家鄉瑪家村瑪家穀倉 KUBAV 20150616

紅藜
IMG_0896.jpg - 屏東禮納里瑪家鄉瑪家村瑪家穀倉 KUBAV 20150616

樹豆,原住民每年冬季採收,樹豆去莢取豆仁,直接煮食,晒乾儲存。用樹豆燉煮豬肉,可以神奇般將豬肉的油都吸光,吃起來不油膩。特別在家族人團圓、喜慶等大日子,燉煮樹豆山豬頭湯,成為餐桌上最美的佳餚。

樹豆清湯

每年的 5至 6月是紅肉李的產季,部落將自產的紅肉李做成風味獨一無二的紅肉李果醬,來瑪家穀倉用餐一定要點一杯紅肉李果汁,鮮紅的果汁裡還有果肉,酸甜適中,清涼解膩。離開前,別忘了還要帶一瓶紅肉李果醬當伴手禮,與親朋好友分享旅行的喜悅與感動。

------------------------------------- 我是分隔線 --------------------------------------

走進禮納里 - 瑪家村 (部落),認識排灣族文化

禮納里的永久屋是由世界展望會援助興建,型式上有二種:
1. Single Family House,一戶一棟,前後和隔壁屋都有院子隔開的獨立屋。

2. Townhouse:二戶左右共用一間房屋二戶以共用的垂直牆壁分開,稱為聯排屋,房屋前後和隔壁屋都有院子隔開

瑪家部落以和平路與好茶部落相臨,站在和平路中央,門牌一邊是瑪家村,一邊是好茶村,走著走著,不看門牌還不知道自己已經從瑪家村走進好茶村很有趣的經驗。
和平路以分隔島,巧妙的分開瑪家村排灣族與好茶村魯凱族,二個族群的生活空間,也給二個族群擁有文化差異的空間。

和平路旁的瑪家村

和平路旁的好茶村

排灣族的傳統圖騰中,百步蛇是最具代表性的。相傳百步蛇是排灣族人的祖先,百步蛇也是排灣族貴族的專屬紋飾。

排灣族有清楚的階級制度,分別有頭目、貴族、勇士和平民等階級。頭目職是由第一個孩子繼承,這家由女性繼承為女頭目。

大頭目 Vavulengan 家屋

嵐雲綠海咖啡屋

瑪家村社區活動中心

瑪家村公部門

瑪家社區瑪家穀倉 (Kubav,紅藜工坊),如何去:

屏東縣瑪家鄉瑪家社區發展協會
聯絡人:徐惠美 專案經理
聯絡電話: 08-7997070       
聯絡地址:屏東縣瑪家鄉瑪家村瑪卡札亞街1號
Email:mg4733ok@yahoo.com.tw
相關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site/makazaya/
Facebook:向上走的部落 - 瑪家部落

開車:
1.國道3號(400k)長治交流道下→台24線往內埔農工→進水門社區轉187縣道→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屏35縣道→禮納里部落
2.沿山公路(185縣道)→接187縣道往水門社區→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屏35縣道→禮納里部落

104年公益旅行活動
主辦單位: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
承辦單位:財團法人西子灣文教基金會

延伸閱讀:屏東禮納里 - 脫鞋子好茶部落 Home stay,[飛地] 霧台鄉好茶村古茶伯安街,Google 地圖找不到 (驚!?)
屏東禮納里 - 脫鞋子好茶部落,[飛地] 霧台鄉好茶村古茶伯安街,一個 Google 地圖找不到的地址 (驚!?)。部落族人接受重建會,以及張榮發基金會、台糖長榮酒店的協助,自立自主的開始將家屋佈置,作為遊客住宿的接待家庭 (Home Stay),並提供生態旅遊及部落導覽等服務。來到好茶魯凱族人家裡,請脫下鞋子,雙腳踏在石板上與土地親近,這是對魯凱族人的尊重,接納魯凱族文化,成 為接待家庭的家人,透過部落接待家庭的熱情款待,拜訪當地的皇室,體驗皇室祈福,讓遊客深入領略魯凱族的文化之美,成為部落的好朋友與家人。

歡迎加 LINE@夫子,追蹤 [夫子] 的新文發表

加入好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夫子 的頭像
    夫子

    夫子。旅食趣

    夫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