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西門町觀光新亮點 - 西本願寺廣場是日治時期日本佛教淨土真宗本願寺派 (註) [本願寺臺灣別院] 的遺址, 西本願寺更是臺灣當時最大、配置最完善的日式佛寺, 與東本願寺(武昌街二段77號, 已拆除, 現為誠品商場武昌店、意舍飯店)、臨濟護國禪寺 (玉門街 9號)、曹洞宗佛寺 (東和禪寺, 仁愛路一段21之33號) 等寺廟共同為當時台灣重要佛寺的建築代表.
IMG_8081.jpg - 台北市西本願寺廣場 2014/06/15

註: 日本佛教淨土真宗本願寺派, 是最早進入台灣的日本佛教宗派. 1895年日本領有台灣, 本願寺派的僧人即隨軍來台佈教, 當時主要的任務在撫慰出征的軍人, 照護軍士傷患, 為亡者舉行佛教葬禮, 以及護送亡者遺骨返回日本等.

西本願寺廣場的歷史回顧:

日本戰敗後台灣回歸, 西本願寺歷經移用及違建佔用, 嚴重毀損於民國六十四年四月五日 (1975/04/05) 的大火, 大火後違建繼續原地復建佔用, 一直到民國九十四年 (2005) 台北市政府拆除當地違建, 才讓西本願寺本堂台基、參道、御廟所平台及地窖、輪番所、鐘樓及樹心會館等遺跡, 重見天日. 是年民國九十四年八月三日 (2005/08/03) 樹心會館發生火災, 屋頂及部分木構件損毀, 僅存紅磚牆體, 為保留西本願寺遺跡, 隔年民國九十五年二月二十一日 (2006/02/21) 台北市政府將樹心會館及鐘樓公告為市定古蹟, 其餘的遺跡則被列為歷史建築, 但對殘破不堪的遺跡建物, 只進行簡單綠美化, 開闢為萬華 406廣場. 民國一百年五月 (2011/05) 台北市政府著手將當年的「輪番所」、「鐘樓」和弘法教育用途的「樹心會館」進行遺跡原貌修復, 並定名為「西本願寺廣場」, 民國一零二年7月 (2013/07) 開放民眾參觀, 成為台北市西門町觀光新亮點.

西本願寺廣場, 筆者 (夫子) 的參觀路線 (採順時針方向), 台灣歷史風貌雕繪 (牆) -> 樹心會館 -> 御廟所平台及地窖 (遺跡) -> 本堂台基 -> 參道 -> 鐘樓 -> 輪番所


西本願寺廣場中華路一段面的台灣歷史風貌雕繪 (牆), 介紹台灣的歷史及當年代表性建築.

修復後的鐘樓, 原鐘樓建於日大正十二年 (1923).

修復後的樹心會館, 民國九十四年八月三日 (2005/08/03) 樹心會館發生火災, 屋頂及部分木構件損毀, 僅存紅磚牆體.

樹心會館中華路一段面出入口

樹心會館, T字型配置, 日大正十二年 (1923) 落成, 為 [和、洋混風] 建築, 是當年因應傳教所需, 運用御廟所興建經費建造, 用來舉辦演講會及活動.

樹心會館具有大正末期紅磚建築的特色, 典雅優美.

建築主要以日式木構桁架及承重磚牆所構成. 在磚牆下有台基, 為洗石子裝修面, 並設有通氣孔 (照片左下方屋角).

祈願卡

樹心會館的窗戶採西式「上下式拉窗」, 又稱「比重錘窗」, 窗框內隱藏著比重錘, 藉由比重錘的重量, 使窗戶上下開啟時, 不用固定即可停留在任何位置.

樹心會館正門為圓弧形之「唐門」是和風樣式, 仿歐洲古典建築的立柱, 則是洋風樣式. 樹心會館的命名, 源自於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 (1852─1906) 贈題的「樹心佛地」匾額.

御廟所平台及地窖 (遺跡)

御廟所, 建於日大正十年 (1921), 毀損於民國六十四年 (1975) 的大火. 興建工程費原為設立台灣開基 [明如上人] 之墳墓靈廟之用, 後因北投地價高漲, 又加上本堂必須重建, 故出售購北投的土地, 將所得資金用於興建御廟所、樹心會館及鐘樓, 北投遺骨堂內的遺骨, 皆於御廟所落慶奉遷之際, 安置在新建建御廟所 (地下室), 而這片地窖在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期間, 也曾當作刑求偵訊場所.



本堂台基, 日昭和 6年完工 (1931), 建築方位坐西朝東, 為鋼筋混凝土 (RC) 磚造結構, 上方殿堂使用臺灣檜木建構. 民國43年 (1954) 撥給中華理教總會使用, 理教總會將西本願寺本堂做為總公所與台灣清心堂.

民國六十四年(1975) 的那場火災燒毀木造殿堂, 僅存一層樓高的水泥臺基、階梯和部分欄杆及扶手等, 火災後理教總會仍原地重修簡易建築辦公, 一直使用至 2005年為止.

本堂台基階梯和部分欄杆及扶手

本堂台基

珍貴老照片: 左側是御廟所, 右側是本堂. (來源: 真宗本派本願寺臺灣開教史, 1935年)

本堂台基前景, 輪番所.

本堂台基前景, 參道、鐘樓及樹心會館.

本堂台基前景, 鐘樓及樹心會館.

參道, 寬 4.55公尺、長約 35公尺. 昔日在參道起點建有山門, 今日山門已不存在.

復原後的鐘樓, 位於假山之上.

鐘樓屋頂為 [入母屋造] 或稱 [歇山頂], 鐘樓上的筒瓦則是有著 [二字三星紋].

精美的斗拱組

屋頂兩端山牆稱作 [妻], 上有以木板雕成的 [六葉] 及 [懸魚] 裝飾.

西本願寺原本的大銅鐘, 鑄於日明治34年 (1901), 是日本大阪銅器會社鑄造的. 鑄造好的銅鐘, 一直存放在臨時鐘堂, 直到日大正11年 (1922), 西本願寺正式的鐘樓興建完成才掛上, 但銅鐘在台灣回歸後即下落不明, 目前鐘樓掛的是仿製品.

珍貴老照片: 右: 山門, 中:鐘樓, 左: 樹心會館 (來源: 真宗本派本願寺臺灣開教史, 1935年)

輪番所是傳統的真宗本願寺派 [輪番 (寺廟的總負責人, 住持)] 宿舍建築, 建於日大正十三年 (1924,  屋頂作四坡水形式, 覆蓋日式黑瓦與脊瓦, 牆身採用雨淋板, 部分內牆仍留有編竹夾泥之牆體構造, 是西本願寺殘存遺跡中最完整的建築.

雨淋板牆身

輪番所窗欞

歷經無數波折, 褪去殘破的西本願寺廣場, 是台灣重要的佛寺建築代表, 也是一處露天古蹟博物館, 將是台北市西門町觀光新亮點.

西本願寺廣場, 如何去:

地址: 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147號 (臺北國軍英雄館對面)

搭捷運: 搭乘板南線 (藍線) 至西門捷運站 (1號出口), 步行3~5分鐘即可抵西本願寺廣場.

搭公車: 台北市公車路線查詢 (http://5284.taipei.gov.tw/Dybus.aspx?Lang=),  點選站牌名稱查詢, 輸入 [捷運西門站].

自行開車: 忠孝西路(西向) >> 左轉中華路一段 >> 西本願寺廣場

延伸閱讀: 台北市市定百年古蹟 - 臨濟護國禪寺

臨濟護國禪寺, 台灣唯一冠以護國之名的佛寺, 大雄寶殿為木結構之重檐歇山頂式建築, 歇山重簷式屋頂, 上覆黑瓦筒瓦及鬼瓦, 其中筒瓦筒是個 "鎮"字, 用以驅邪或鎮風. 在垂脊的末端, 鋪有雕飾鬼獸面紋樣的鬼瓦.

arrow
arrow

    夫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