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隨著經濟發展及土地開發, 有許多的生物物種正悄悄的消失, 相當珍貴的濕地植物「水社柳」及「水社擬茀蕨」從被發現, 到現在不過一百年, 卻幾乎滅絕殆盡. 幸賴有心人士臺灣農夫王順瑜及蕨類教父郭城孟的努力研究及復育之下, 這兩種瀕危植物終於復育有成. 在 2014/1/11 七星生態『柳駐官邸 水色蕨起』水社柳暨水社擬茀蕨捐贈易地保育活動中, 透過易地保育捐贈活動, 期待水社柳及水社擬茀蕨能在台北市士林官邸生態園落「水」生根, 開枝散葉, 生生不息, 讓民眾對這兩種植物有更多的認識與關懷, 進而理解生態保護與復育的意義.
【水社柳】小檔案
別稱: 草野氏柳(楊柳科SALICACEAE)
性狀: 半落葉性小喬木. 幼嫩小枝條及葉背有白色細毛, 頂芽紅褐色, 基部橢圓心形.
葉為卵至長橢圓狀披針形, 葉先端呈銳形, 葉基為圓至心形並有耳狀腺體, 葉緣為細鋸齒緣, 稀全緣. 花序為葇荑花序.
開花期: 冬季 (1、2月左右盛開, 花期約2至3個禮拜左右). 為重要的蜜源植物, 吸引蜜蜂蝴蝶.
果熟期: 春季至夏初.
水社柳為少數可以在沼澤及溼地生長的樹木之一, 而且是柳屬中唯一可以完全在水域上生存的物種, 在全水域的環境下, 水社柳會發展出極為發達且複雜的根系, 可以抓附水岸邊的砂土, 是少見優良的淡水固岸護土植物之一.
照片: 水社柳雄花株, 台北市士林官邸生態園全水域種植.
期待水社柳多年後的冬季 (1、2月左右盛開, 花期約2至3個禮拜左右), 能在台北市士林官邸生態園成為新的賞花亮點.
水社柳為台灣特有種, 而且是稀有瀕臨滅絕的植物, 因其全水域種植時, 根系發達綿密, 對水土保持有很好作用, 是少見優良的淡水固岸護土植物之一. 台灣大學植物標本館館長郭城孟教授說, 大家知道海邊紅樹林的重要性, 水社柳就是淡水的紅樹林, 有很好的「淨化」作用.
屬於落葉性常綠樹種的水社柳, 在進入隆冬11-12月後樹葉會全數落光, 並進入休眠期.
照片: 左為水社柳雄花株, 右為水社柳雌花株. 雄花株的樹葉會比雌花株先 2個禮拜全數落光, 先開花.
直至隔年花芽發育, 並於1、2月左右盛開, 花期約2至3個禮拜左右.
照片: 七星生態『柳駐官邸 水色蕨起』水社柳暨水社擬茀蕨捐贈易地保育活動, 水社柳保育及捐贈人臺灣農夫王順瑜先生.
水社柳在台灣被發現時間不到一百年, 這原本從基隆到屏東都很常見的溼地作物, 目前卻幾乎滅絕殆盡, 王順瑜說人類的破壞力「真的很厲害」, 他砸下數百萬重金復育「水社柳」, 將原本僅存千株的水社柳, 以扦插方式繁殖栽植40萬餘株.
水社柳新葉四季變化多采多姿, 新葉紅色, 配上心形的基部, 又名愛心樹.
由於水社柳的雄株的花序呈現金黃色, 因此又有金柳、黃金柳的別稱.
照片提供: 日月潭農產運銷合作社
日據時代, 日本人把台灣水柳跟台灣水社柳雜交, 孕育出雜交柳, 由於雜交柳生命力強, 又沒有煩人的柳絮紛飛, 漸漸取代了台灣水柳. 當年日本人的無心傑作, 竟然逼得台灣原生的柳樹成為稀有植物, 但隨著農田溝渠的水泥化及埤塘大量被填平開發, 這些雜交柳數量也日益稀少, 需要保護. 原因是雜交柳是以台灣原生水柳及水社柳二種柳樹雜交而成, 它只有雌株, 而沒有雄株, 雖然會開花但無法受孕結種子, 自行繁衍下一代, 必須以人工方法來繁衍, 與騾子的培育是同一原理. 但是最重要的是, 日本人當年培育雜交柳的技術現已失傳, 成為植物學上的一個謎團, 現在雜交柳是死一棵就是少一棵.
現在常見的園藝種柳樹是外來種, 希望未來能推廣及多種植水社柳、雜交柳或本土種的水柳, 做為水域造景植物, 做為固坡、水土保持及河川綠美化的利器.
參考資料:
1. 日月潭農產運銷合作社及七星生態基金會提供之新聞稿
2. 台灣濕地90年3月號第22期 [不一樣的柳樹], 作者: 楊修水 http://www.wetland.org.tw/about/hope/hope22/22-10.htm
筆者(夫子)個人經歷: 多年前的 5月份, 筆者(夫子)來到北京大廠回族自治縣洽公, 初見滿天的棉絮飛揚, 無所不在, 一問之下才知是楊柳棉絮, 只是當時好納悶?! 台灣怎麼不見楊柳飄棉絮? 現在終於知道答案了!
更詳細的水柳與水社柳的區別 [水社柳 VS.水柳觀察記錄] => http://blog.xuite.net/chenfu2007/wland/22939567
【水社擬茀蕨 Phymatosorus longissimus (Bl.) Pie.Serm】小檔案
別稱: 長葉星蕨、多羽瘤蕨
性狀: 根莖長橫走, 徑不及0.5公分, 鱗片寬披針型, 鱗片尖端不緊貼於根莖上; 遠軸葉脈隱沒在葉肉中, 呈淺綠色, 不明顯可見. 和海岸擬茀蕨不同的是, 水社擬茀蕨的葉柄及葉軸均為綠色.
1916年日本植物分類學家早田文藏博士, 在水社湖(今日月潭)中的浮島上發現了一種奇特的蕨類植物, 早田博士就以發現地將它命名為水社水龍骨, 後來在臺灣植物誌中更名為水社擬茀蕨. 十多年後, 在日月潭地區仍然有採集紀錄, 但隨著人類開發所造成環境的改變, 1934年後日月潭地區就再也沒有這種蕨類植物的蹤跡, 之後則是陸續零散地區有少數紀錄. 近年來在臺灣僅知的野外族群在屏東縣牡丹村, 由於棲地緊鄰農業耕作區域, 如果不再加以保護, 本種極有可能再次於臺灣消失.
資料來源: 由臺大植物標本館提供, 文字部分節錄自《臺灣博物》第97期.
水社擬茀蕨捐贈人台灣蕨類教父郭城孟, 語重心長的表示, 每當他得到「水社擬茀蕨」的消息, 就趕緊前往查看, 到了當地卻發現已經被消滅了. 前前後後去了花蓮、台東、蘭嶼等地, 最後才在屏東縣牡丹村發現. 他希望捐贈的水社擬茀蕨, 能在士林官邸生態園落「水」生根, 生生不息.
下次來到台北市士林官邸生態園, 別忘了到池邊仔細找找水社擬茀蕨, 種植位置在照片半圓生態池的左右兩邊. (也請台北市士林官邸早日設立解說牌)
美麗的台北市士林官邸生態園, 值得來此觀察水生植物及學習生態.
台灣萍蓬草 (學名: Nuphar shimadai) 為睡蓮科萍蓬草屬的植物, 水生植物, 多生在池塘, 台灣特有種.
2014/1/11 七星生態『柳駐官邸 水色蕨起』水社柳暨水社擬茀蕨捐贈易地保育活動
時間: 民國103年 (2014) 1月11日 (星期六) 上午10點30分整
地點: 台北市士林官邸生態園
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工務局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當日 09:00~11:00 在生態池畔並舉行寫生活動, 參與活動的埔里及台北兩地知名畫家, 包括: 黃義永、許民盛、李淑玲、朱啟助、鄧文淵、鄭明進、趙國宗、劉伯樂、陳維霖、蔡靜江, 及謝維霖&靜江賢伉儷帶領的一群婆婆媽媽及可愛的小朋友們, 一起來寫生共襄盛舉, 為七星生態『柳駐官邸 水色蕨起』水社柳暨水社擬茀蕨捐贈易地保育活動, 添加生動繽紛美好的色彩.
台北市士林官邸公園, 如何去: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福林路60號
電話:02 2883 6340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五: 上午 08:00 至下午 05:00 (全年無休)
周六、周日和假日: 上午 08:00 至 晚上07:00
歡迎按 "讚" 轉分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