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戶外教學場域推薦] 水保戶外上課趣,在五湖社區食農教育示範基地,當一日快樂小農夫,種黃豆、揀雞蛋、黑水虻餵雞,雞戴眼罩奇怪不奇怪?自己做的豆腐好好吃!我也吃黑水虻,嗯!好吃耶!台灣客家文化館 - VR虛擬實境體驗館,水土保持大作戰,化身巨人守護山林大地,跟著土精靈,看見山林資源的美好。大湖四份戶外教室,全國第一座水土保持戶外教室,模擬降雨沖蝕區,模擬天然降雨情形,展現山坡地植草區與裸露區,在雨滴打擊下地表產生之沖蝕程度,淺顯易懂,提醒人們應該重視水土保持,珍惜自然資源。
<一日快樂小農夫,苗栗縣西湖鄉五湖社區食農體驗>
苗栗縣西湖鄉五湖社區食農教育示範基地,一座循環農業的示範場域。
五湖社區食農教育示範基地,透過水保局台中分局的協助,結合農委會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的研究技術,將「黑水虻」應用於農業生產及畜禽,讓有機雜糧及蔬果生產成為循環農業的友善耕作,小朋友們在產地食農教育課程活動中,認識黑水虻 (注音:ㄇㄥˊ,音同蒙),體驗黃豆種植、揀養雞蛋及餵雞,自己做豆腐,享用在地食材料理的午餐,在農事體驗中,學習食農教育及友善土地,巧妙的將循環農業的理念植入孩子們的心裡,就像今日種下的黃豆,能期待明日的茁壯與收穫。
[揀雞蛋,一人一顆]
很多小朋友都是第一次揀雞蛋,有點小害怕,但又超興奮的!還天真的問,拿走雞蛋!雞媽媽會不會生氣?
食農教育示範基地的雞舍,除了有足夠的活動空間,還噴灑益生菌採用微生物菌床與黑水虻分解雞隻大便,讓雞舍沒有臭味。
從產地到餐桌,有著最近的距離,今天揀的雞蛋,等一下就會變成午餐的蒸蛋。
[小小農夫,種黃豆]
小朋友們在畦溝一字排開,打開雙臂為間隔,蹲下後每隔10公分,用食指在畦面上戳個洞,放入一顆黃豆,再輕輕掩上泥土,每人種5顆黃豆就完成種黃豆的工作。
[神奇的昆蟲,黑水虻]
黑水虻是一種雙翅目水虻科的腐食性昆蟲,牠的幼蟲在自然界以廚餘、動物糞便、動植物屍體等腐爛有機物為食,是自然界碎屑食物鏈中重要的一環,除了分解外,牠的幼蟲也是很好的蛋白質,可以餵食雞、豬等動物,徹底完成生態循環。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近年投入人力研究,利用黑水虻的生物特性,希望能大量、有效率地處理農畜廢棄物,並轉換為動物飼料蛋白質,研究中更發現黑水虻體內富含脂肪酸,乾燥後的虻蟲蛹可以提煉轉化為生質柴油。
小朋友一開始有點怕怕的,幾個膽子大的同學率先試摸,發現很像摸小隻的蠶寶寶,大家放下心中疑慮,都來摸看看。
黑水虻的生命週期大約為28天,卵期約為3~4天,幼蟲期則有18天左右,經過4天左右的蛹期,黑水虻便會羽化為成蟲,成蟲黑水虻僅剩5天左右的生命,羽化之後的黑水虻不再進食,僅靠水維繫生命,這時;牠唯一的工作就是交配、產卵。黑水虻成蟲不會騷擾人類,造成人類困擾,更不會危害農產品,造成農業損失,甚至不會傳播禽畜疾病,也沒有人類共通的傳染病。
好奇的問示範基地園長張智傑,為什麼要用捕蠅紙捕捉黑水虻成蟲,張智傑笑答:怕牠們下卵在不該下的地方,不好清理。
[我的雞最愛吃黑水虻]
示範基地園長張智傑表示,黑水虻的幼蟲會吃園區雞糞,分解後的糞便體積只剩下原有的1/4,並成為有機肥料,黑水虻長大後,能成為雞飼料餵雞,是最棒的蛋白質,園區的雞都很愛吃!等一下小朋友可以自己拿著黑水虻的幼蟲去餵雞,也可以自己吃看看,保證你也超愛吃的。
哇!小朋友一起大叫!一旁的老師,連忙喊安靜!安靜!
疑!?這隻雞怎麼戴著一個好奇怪的東西?
雞隻性情好動,經常出現互啄行為,甚至死亡。雞眼罩配戴在雞的頭部,可遮住雞正前方的視線,只有一側的塑膠鏡片打了個小洞,勉強可以看到前方,無法準確攻擊目標,但對喝水、吃東西與交配沒有影響,這隻愛打架的雞有這樣的特殊待遇,就是因為愛打架。
[豆腐DIY,自己做的最好吃,原來豆腐是這樣做出來的!]
1. 將園區準備的有機生豆漿1800CC煮沸,園主特別交待加溫煮沸的過程中要不停攪拌,豆漿才不會沉澱燒焦產生焦味。
2. 豆漿沸騰產生泡沫,當泡沫往上冒,達到鍋沿時要迅速關火,並蓋上鍋蓋悶4分鐘。園主表示一般豆漿店大量的煮豆漿都會加入消泡劑,避免泡沫產生,縮減悶蓋時間,自己做的豆漿天然最重要,不使用消泡劑。
3. 4分鐘到,打開鍋蓋,重新點火,用小火再煮4分鐘,可以增加豆漿的香氣,煮的過程中,可別忘記一件事,就是要不停的攪拌。
5. 4分鐘一到馬上關火,但要繼續不停的攪拌,讓豆漿降溫到73度C,用溫度計量,溫度一到放入18CC的鹽鹵,繼續不停的攪拌讓豆漿結成豆花,再將豆花倒入木模,蓋上木模上蓋,壓上大石板20分鐘。
猜猜看今天最受歡迎的是那道菜?答案出乎意料之外,竟然是甜湯跟米飯。甜湯最受小朋友歡迎,不意外!天氣熱,冰涼的甜湯每個人都喝了好幾碗,小朋友們都說他們最喜歡甜湯中Q軟有嚼勁的蕎麥。
米飯與甜湯中的蕎麥都是示範基地園長張智傑,在苗栗龍洞村水旱輪作的農作,採用有機栽培,水作時種桃園三號米,稻田水能淹死旱作時的病蟲害,旱作時種蕎麥,水稻的蟲子缺水無法繁殖,大大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種出來的有機米 (桃園三號米),煮出來粒粒渾圓透亮,口感Q彈,還散發天然的芋頭香氣,淋上肉燥湯汁,超級好吃的。
黑水虻上菜!黑水虻幼蟲經過氣炸鍋200度C的烘烤,口感吃起來像蝦味先,獲得小朋友們的喜愛,一整盤一下就吃光光。
食農教育青農青創示範基地
地址:苗栗縣西湖鄉五湖村九份32 號
電話:037 911 638
食農教育課程活動:20~40人,採預約制
<台灣客家文化館,虛擬實境體驗,水土保持好重要>
台灣客家文化館位於苗栗銅鑼科學園區內,為全球客家文化及產業之交流與研究中心,建築設計符合九大綠建築指標,獲得「黃金級綠建築標章」,是一座兼具綠色環保與節能減碳的文化設施。
[虛擬實境體驗館,水土保持大作戰]
為落實深耕水土保持教育宣導,農委會水保局台中分局與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共同合作,在台灣客家文化館安排水保特展,運用虛擬實境、體感互動等創新科技,讓民眾體驗科技水土保持的樂趣。
首先手機下載水土保持闖關遊戲APP「水土保持大作戰」,完成6個關卡的挑戰後,才能進行預約 VR 3D攝影棚「土石流守護戰記」或 VR 4D劇場「看見土石流」(二擇一,但年齡必須10歲以上) 的體驗。
VR 3D攝影棚「土石流守護戰記」
遊戲區分為三大關卡,第一關玩家將化身為巨人,保護這片山林大地,第二關變身為蟻人,探索地層,第三關玩家必須深入地下水層,前往集水井深處,完成集水的任務。
VR 4D劇場「看見土石流」
透過影片讓民眾扮演導覽山林的旅行者,遊覽山林的過程和土精靈相遇並成為了好朋友,藉由此趟與土精靈一起的山林之旅,看見山林資源的美好,並體會維護山林健康的重要性。
闖關遊戲APP「水土保持大作戰」,完成6個關卡的挑戰,年齡10歲以下的小朋友,雖然不能玩 VR 體驗,但可以獲得一個投影盒,手機掃瞄盒子上的 QRcode,播出影片,將手機放在盒子上,可以看影片,還能玩 AR (擴增實境)。
在虛擬實境體驗館,玩完虛擬實境後,還可以到常設展區了解台灣客家移民動人的故事,及到其他特展室看展覽、玩遊戲。
台灣客家文化館-虛擬實境體驗館
地址:台灣客家文化館一樓第七特展室 (虛擬實境體驗館)
電話:03 7985558
地址:苗栗縣銅鑼鄉銅科南路6號
營業時間:09:00-17:00 (週二公休)
入館費用:免費
<大湖四份戶外教室,全國第一座水土保持戶外教室>
悠然柑橘果園位於苗栗縣大湖鄉,台三線136公里的一處山坡地,園區面積約3.7公頃,全區採非慣行農法栽種,生產之柑橘零農藥殘留。民國七十八年 (1989) 水土保持局在此設立水土保持戶外教室 (大湖四份戶外教室),成為全國第一處設立有水土保持戶外教室的觀光果園。
大湖四份戶外教室,平日接受民眾及機關團體預約參訪,並提供導覽老師做詳細的水土保持教育解說,柑橘成熟季節 (每年十一月下旬至三月下旬) 也提供遊客採果服務 。
循著微微起伏的園內道一路上行,一排排等高耕作 (註一) 的橘子樹以山邊溝 (註二) 為分界線,分區整齊排列形成特色。這些橫向的山邊溝,除對水土保持做出貢獻外,搭配位居園區中央的縱向水泥道及全區環園道路,能通行農用搬運車,讓整個園區達到省工經營的目的。
水土保持教育,註一:等高耕作可使坡面的流水在向下坡流動時遭受截斷、改向、並且增加等高方向的地面水入滲,因而可大幅減弱土壤的流失。平台階段、寬壠階段、山邊溝及梯田等都是應用等高耕作的原理。
水土保持教育,註二:山邊溝,坡地重要的水土保持方法,在坡地上每隔適當的距離,沿等高方向構築淺三角溝,稱之為山邊溝,能減短坡長,分段截洩逕流,防止水土流失,並可提供田間作業通道。
接受陽光的洗禮,成熟中的茂谷柑,當果皮完全轉色為亮麗的橙黃色,就是風味最佳的採果期。
眼尖的筆者(夫子) 在橘子樹林發現一棵長得不一樣的樹,仔細一看是桑寄生。桑寄生是一種帶葉莖枝入藥的中藥材。
桑寄生的種子,不好消化而且特別的黏,沾上後不易脫落。鳥進食後將沒有消化的種子排泄出來,種子沾黏於樹上得以傳播生長。桑寄生除了寄生在桑樹外,也可寄生於70多種植物之上,園區這棵桑寄生是寄生在甜柿之上。
水土保持教育:砌石擋土牆是傳統的擋土與護坡工法,由於保留石塊間的空隙,提供生物生存的空間,也被視為一種生態工程。砌石的工法有很多種,包括梅花砌、人字砌、亂石砌等,都有一定工法,不規則的卵石,在匠師的巧手堆疊,必要時還需切割塑形,使其互相咬合緊密,才不會崩塌。
山邊溝行間,保留雜草並定期割草,實施植生覆蓋,減少行間土壤水分蒸發,並可吸收雨水,調節降地表水的供應平衡。
悠然柑橘果園,全區採非慣行農法栽種,沒有噴灑農藥,以生物防制法抑制害蟲,園區多處可見瓶身塗抹費落蒙捕蟲劑的罐子,專門捕捉公蟲,能降低雌蟲交配數量,進而降低蟲卵數。
水土保持教育:柑橘園落葉、枯枝多,為避免堵塞,園區中央的縱向水泥道,設有L型側溝,除了容易清理外,也可穩定雨水流向。
橘子果實表皮上這層白色粉末,主要是用來保護果實避免曬傷的碳酸鈣粉 (CaCO3),也就是俗稱石灰粉,並非農藥粉末。果實採收後,農家會將果實上的碳酸鈣粉清洗乾淨後才會進行出貨,若購買時看見果實上有殘存白色粉末,用清水清洗乾淨即可放心食用。
水土保持教育:做成樓梯造型的節制壩,可降低水流速度,減少沖刷,防止邊坡崩塌。
颱風天打開閘門,大量的雨水可以透過寬闊的水泥溝渠迅速的排入南湖溪。
水土保持教育:弧型溝在特定地點設置「跌水」,可以製造垂直高低落差,消耗水流的能量,減緩水流流速。「跌水」溝面加蓋,可防止雜物掉落水溝妨礙排水。
水土保持教育:跌水工法的原理,在溝渠或河道中適當地點建造凹槽構造物,透過凹槽構造物,製造河床垂直高低落差,讓水流經過時能減小水流流速,消耗水流的能量,減緩水流對溝渠或河道底部的淘刷,並穩定溝渠或河道的底質,避免災害產生。
水土保持教育:模擬降雨沖蝕區,模擬天然降雨情形,展現山坡地之不同使用方式,分別為植草區 (照片下排) 與裸露區 (照片上排),在雨滴打擊下地表產生之沖蝕程度,很明顯的經過一段時間,裸露區水管先流出水,而且是含有土石的水,稍候植草區水管也流出水,但是是較清澈的水,淺顯易懂,提醒人們應該重視水土保持,珍惜自然資源。
水土保持教育:坡地構築L型水泥路面,除有利於宣洩逕流外,保護邊坡防止坍塌,更能行走車輛。
行至園區的最高點是一座蓄水量100公噸的大水塔,雨季時整座果園的雨水,經過水保溝渠的收集,流到最低點的農塘蓄存做為灌溉用水。
天旱果樹需要人工灌澆時,再用抽水馬達將水上抽水塔,利用地勢的高低落差,實施重力灌溉,透過灌溉水管實施樹下型灌蓋,直接噴灌根部,除節省電力外,也可節省水資源。
水塔頂部設有觀景台,視野遼闊展望極佳,遠處連綿不斷的山巒翠綠綿延,郁郁蔥蔥綠意盎然。
大湖四份戶外教室 (苗栗大湖悠然柑橘果園)
地址:苗栗縣大湖鄉栗林村4份17-2號 (台三線136公里處,見牌坊進入後上行)
團體導覽:請連絡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台中分局(採預約制)
連絡電話:(04) 25261165轉2309
秋風起冬至到,每年十一月下旬至三月下旬是逛果園採橘子的最佳時間,悠然柑橘果園提供遊客採果服務,預約採果請連絡:苗栗大湖悠然柑橘果園,電話 0917 199 121 (呂先生)。
歡迎加 LINE@夫子,追蹤 [夫子] 的新文發表
分享好文給 LINE 好友